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推出MYMT 2026,打造马来西亚首个医疗旅游年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今天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MITEC)正式启动了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MRI导航精准放疗——让高剂量直击肿瘤顽固区,疗效提升还不伤正常组织
本研究显示,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生物引导网格放疗比六方密堆积网格放疗有更高的峰谷剂量比和消融剂量比,能提升生物相关肿瘤区域剂量且不增加正常组织剂量,是个性化治疗的可行方向。
癫痫手术步入毫米时代,仁济多学科联手“机器人+激光”精准消除脑内病灶
神经外科主任冯军峰表示,LITT就像治疗大脑深部疾病的“超级手术刀”,不仅能治癫痫,未来还能为脑胶质瘤、淋巴瘤、脑转移瘤等更多大脑深部疾病患者提供微创治疗的新选择,让更多人告别开颅手术的痛苦。
Cell:新研究发现一类未知的RNA分子竟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这项新的研究还提示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
Cell:新研究揭示运动通过促进肠道细菌产生甲酸,增强免疫疗法的抗癌疗效
为探究甲酸在人类中的相关性,Meisel 及其研究团队分析了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血液中甲酸水平较高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甲酸水平较低的患者。
研究发现乳酸穿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参与2型糖尿病进程
该研究揭示了乳酸转运在免疫细胞与胰岛交互调控中的作用,为靶向乳酸穿梭和阻断GPR81通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潜在策略。
Nat Microbiol:新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捕捉到进入细胞核的HIV-1病毒核心
这项研究标志着在可视化HIV最关键阶段以及理解如何潜在地阻止它方面取得了重大飞跃。
结核感染驱动肺衰老机制获揭示
研究提出靶向“衰老-炎症轴”的新型结核病干预策略,为“One Health”框架下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病乃至机体衰老协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Mol Neurodegener:血管“信使”藏玄机,内皮糖蛋白借囊泡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指新向
本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外囊泡释放内皮糖蛋白,激活星形胶质细胞通路引发反应性,而抑制该蛋白可改善症状,故其是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ACS Nano:纳米森林捕手精准捕捉肿瘤囊泡,同步解码微小RNA与蛋白,胰腺癌诊断准确率超98%
研究通过流体纳米森林界面芯片高效捕获肿瘤来源细胞外囊泡,实现其微小RNA和表面蛋白的原位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准确率高,具临床应用潜力。
Science:从源头看懂食物过敏——生命早期的一波Thetis细胞浪潮,决定你一生的饮食自由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群此前被忽视的特殊细胞——Thetis细胞,它们在生命早期的特定“窗口期”大量涌现,手把手地教会了免疫系统如何与食物“握手言和”。
《柳叶刀》子刊:复发风险减半!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和氯氮平联用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风险降低51%有关
研究表明,氯氮平与标准剂量的SSRI或SNRI联合使用,与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降低有关,并且未发现严重躯体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结直肠癌耐药有妙招?Oncogene:癌细胞靠强化药物代谢躲避免疫,两种现成药或能拆招破解
这项研究揭示了致癌性RAS/WNT活性通过增强葡萄糖醛酸化介导的药物代谢,导致结直肠癌耐药的关键机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多甘氨酸蛋白聚集破坏tRNA加工机制
这项新的研究揭示了GGC重复扩增疾病中蛋白质聚集与RNA加工障碍之间的新型意外关联。
血管里的“危险信号兵”!MedComm:颈动脉斑块小囊泡携特定微RNA揭示动脉硬化风险,助力精准判断斑块稳定性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可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并与斑块易损性相关,其携带的特定微RNA可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且 miR-497-5p 是关键介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