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HIV研究进展第3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
Nature:首次成功地对人类Y染色体进行全面测序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全球 100 多名研究人员对与男性发育有关的染色体---Y染色体---进行了全面测序,这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后一个神秘的部分。他们的发现完成了 Y 染色体的遗传密码,并揭示了一些关键细节
Cell:重症新冠肺炎可能导致长期的先天免疫系统变化
一项小型研究显示,重症 COVID-19 可能会导致先天性免疫系统发生长期改变,而先天性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种疾病会损害如此多不同的器官,以及为什么一些患有
PNAS Nexus: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测定人类皮肤海绵样特性的新方法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量化皮肤头水平的新方法,从而就有望揭示皮肤真皮层的海绵状特性。
Ange Chem Int 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非遗传性的基于T细胞的新型免疫疗法
来自中国湖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新型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模块化策略,其能在没有复杂遗传修饰的情况下成功发挥作用。
精彩开课!学习啦《RNAscope™助力实现空间多组学多靶标原位检测》
生物谷&梅斯医学联合Bio-Techne旗下子品牌ACD携手于2023年9月5号下午14:00-15:30举办“RNAscopeTM助力实现空间多组学多靶标原位检测”主题空中讲坛
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荣获第十九届“银蛇奖”
上海市第十九届“银蛇奖”揭晓,22名40岁以下杰出青年医生获“银蛇奖”,17名青年医生获得提名奖。
Nature子刊:高彩霞团队开发不依赖CRISPR的模块化碱基编辑工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Nature子刊:用AI预测脑肿瘤结局,辅助医生决策
研究团队表示,该模型的预测潜力让人倍感兴奋,但在向医生发布之前,还需要使用更多的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训练。研究团队正计划细化模型,以创建更细粒度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地图。
Nature子刊:张智/陶文娟团队揭示压力通过大脑调节胃功能的神经机制
有意思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急性应激模型小鼠的这条环路活性增加,下调该环路的活性可缓解急性应激导致的胃功能障碍。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脑-胃轴驱动应激导致胃功能障碍的新机制
前Meta高管创立,估值2亿美元,神秘AI制药初创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Forbes 表示,其获得的文件中显示,Alexander Rives 目前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明年将加入博德研究所,并建立一个“生物设计实验室”。
北师大团队最新成果:可完全生物降解和生物兼容的离子电子皮肤
北京师范大学刘楠教授领导的团队设计了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的离子电子皮肤,基于双网络天然聚电解质衍生物构建而成。该离子电子皮肤材料由羧基化壳聚糖(CCS)和磺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SBMA)在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SLC7A11治疗骨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前景
骨肉瘤(OS)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20世纪70年代,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结合手术切除显著提高了OS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DDK的概念可以提高肝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已被公认为全球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根治性切除、介入治疗、肝移植到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肿瘤中的CXCL12-CXCR4/CXCR7轴:从机制到临床应用
癌症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的出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癌症的发展归因于基因突变和/或表观遗传改变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