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多出来的一条X染色体是如何导致男性胎儿生殖细胞发育异常的?乔杰院士团队揭开关键机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人员以生殖细胞大规模丢失前的胎儿阶段为切入点,全面解析了克氏综合征患者FGC的发育特征和相关分子改变,揭示了X染色体的活性状态、转录特征以及介导FGC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
Dev Cell:宿兵/李程团队发现人类大脑神经前体细胞发育的演化创新机制
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发育中的演化创新机制,并为理解人类大脑的独特发育模式和精神疾病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你相信濒临死亡前的「走马灯」吗?PNAS研究:人类大脑在死亡过程中表现出高度复杂的神经活动,暗示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意识状态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了解到大脑在死亡边缘仍然具备一定的活跃性,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心脏骤停期间潜在的意识状态提供了基础。
BMJ:二甲双胍,备孕爸爸可以用!挪威和中国台湾的数据显示,父亲服用二甲双胍与后代先天畸形的风险无关
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在备孕期使用药物磺脲类药物、胰岛素、DPP-4抑制剂同样不会显著增加后代任何类型先天畸形风险。
警惕环境噪声危害!Sci Rep:噪音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儿童在单词识别和数字记忆任务中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
教室中的多向噪音源和空间回声显著增加了儿童在单词识别和数字记忆任务中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儿童的听觉处理效率显著下降,学校应考虑优化教室声学环境,减少多方向噪音干扰,以帮助儿童提升学习效率。
Cell子刊:傅肃能/韩卫平团队发现高蛋白饮食显著增加脂肪肝风险
该研究揭示了氨基酸在肝脏脂肪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了一个以前未被重视的MASLD/MASH的营养干预靶点。
Science:我国学者在河南发现水熊虫新物种,并揭开其超强抗辐射能力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通过多组学(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和功能验证,揭示了新发现的水熊虫物种河南高生熊虫辐射耐受的三种机制。
Nature:胡政/贺雄雷/何真团队揭示早期肿瘤从多克隆至单克隆转变的演化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次揭示了肿瘤从多克隆向单克隆转变的早期演化新模式,并解析了肿瘤多克隆起源的细胞间通讯与互作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肿瘤的早期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科学》:促氧化剂抗癌实锤了!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K3以独特的方式杀死癌细胞
研究成果表明,促氧化剂甲萘醌(维生素K3)可以通过抑制激酶VPS34的活性,破坏癌细胞的内吞,导致癌细胞发生独特的“triaptosis”死亡。
Nature Methods:肿瘤微环境精准解析的新途径:CyLinter在多重成像中的应用
CyLinter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高度多重组织成像数据的分析精度,为揭示复杂组织结构中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学创新。
北京化工大学最新Nature:冯越团队建立噬菌体反防御“海绵蛋白”研究新范式
噬菌体编码的抗细菌Thoeris系统的“海绵蛋白”Tad1和Tad2均为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合口袋的“超级海绵蛋白”,并同时能逃逸细菌免疫。
《科学·免疫学》:科学家发现,CNTN4-APP竟是抑制T细胞抗癌免疫的信号通路!
研究者们分析了胃癌、肺癌等常见实体瘤患者的数据,证实CNTN4表达水平与免疫激活标志物(GZMB、CXCL9/10等)及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生存预后大多呈负相关性,APP表达水平也与患者治疗应答有关。
Cell Metab :赵玉政/杨弋/方伟研发高性能荧光探针照亮精氨酸代谢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创新性的代谢监测技术,而且揭示精氨酸代谢在维持细胞营养稳态、免疫调控、细胞衰老及疾病诊断的多重作用,是该研究团队从核心辅酶和糖代谢研究拓展到氨基酸代谢领域的又一力作。
2024诺奖得主David Baker创立新公司,AI设计全新药物形式——抗体笼,源自Science论文
诺奖得主、蛋白质设计先驱 David Baker 教授设计了全新的生物药物类型——抗体笼(Antibody cage,AbC),将抗体定位到由人工智能(AI)精确设计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几何构型中。
Cell子刊:江南大学田培郡团队开发益生菌疗法,用于抑郁症治疗
具有3-吲哚-乳酸(ILA)生成能力的“精神益生菌”短双歧杆菌,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信号来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