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子刊:王红阳院士团队发现肝癌的新型防护因子——LTA4H
该研究表明,LTA4H 通过靶向 HNRNPA1/LTBP1/TGF-β 信号轴,改善肿瘤微环境并阻止肝细胞癌(HCC)进展。
《癌细胞》:死了还要搞鬼?最新研究发现,癌细胞凋亡后的残骸被特殊巨噬细胞吞噬,可激活IL-33信号导致免疫抑制
癌细胞被化疗、靶向治疗等抗癌治疗手段诱导发生凋亡后,留下的残骸进入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会被特殊巨噬细胞亚群——髓窦巨噬细胞(MSMs)吞噬清除。
Cancer Lett:两种获批药物的组合性疗法有望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靶向作用STAT3β/α的比例或能作为一种治疗AML患者有前景的策略,而塞利尼索和阿托伐醌的联合使用或许也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Nature:抗肿胀药物或会阻碍脑癌免疫疗法的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为理解胶质母细胞瘤中骨髓细胞所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型框架,或为后期开发更有效的免疫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基石药业在澳大利亚递交CS5001(ROR1 ADC)联合标准治疗一线DLBCL临床试验申请
3月6日,基石药业宣布公司管线2.0重磅产品CS5001(ROR1 ADC)联合标准治疗用于一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Ib期临床试验申请已在澳大利亚成功递交。
Cell Rep:通过专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粘附性”,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能预测乳腺癌扩散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侵袭性的乳腺癌样本中含有粘附性较弱的细胞,而正常乳腺组织中则含有粘附性较强的细胞,DCIS样本则含有中等粘附强度的细胞,但不同缓和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STTT:压力促癌,再添实锤!大连医科大学团队发现,心理压力会扰乱肠道菌群,促进乳腺癌的干性
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精神压力促癌的新机制,也为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方式。
JITC:科学家发现能改善人类子宫内膜癌疗法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本文研究强调了子宫内膜癌对卡博替尼和纳武单抗联合疗法的潜在耐受性和反应机制,同时研究人员建议有限对机体具有活化T细胞免疫原性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
《自然》子刊:可算实锤了!华人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限制天冬酰胺摄入才有利于CD8+T细胞抗癌
试验结果表明,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和PD-1抑制剂治疗的6例患者有5例达到客观缓解(包括1例完全缓解),无进展生存期明显更长,且患者EB病毒DNA拷贝数显著下降。
中国博后一作兼通讯Nature论文:揭开阿司匹林防止癌症转移的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新型免疫抑制通路——血小板产生的 TXA2 通过 激活 ARHGEF1 抑制 T 细胞抗肿瘤免疫,而阿斯匹林通过靶向该通路增强 T 细胞抗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