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R-T细胞疗法易引发“脑雾”?Cell:全球首次揭示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时导致轻度认知障碍的细胞机制

  1. 趋化因子
  2. CAR-T细胞
  3. 细胞因子
  4. 脑雾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5-23 14:18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CAR-T细胞疗法相关的认知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开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

在癌症免疫疗法领域,CAR-T细胞疗法无疑是颗璀璨明珠。它通过基因修饰患者T细胞,使其表达能特异识别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CAR),从而精准摧毁癌细胞。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癌症治疗,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特定淋巴瘤类型,并在实体瘤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然而,随着CAR-T细胞疗法广泛应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逐渐浮现:患者接受治疗后常报告出现“脑雾”现象,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难以集中。近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在《Cell》杂志上发表,揭示了CAR-T细胞疗法可能导致的认知障碍问题。

研究背景与动机

自2017年CAR-T细胞疗法获批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以来,其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但尽管患者报告了认知功能下降现象,相关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团队负责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儿科神经肿瘤学教授Michelle Monje博士强调:“我们需要全面了解CAR-T细胞疗法的长期影响,包括这种新发现的免疫疗法相关认知障碍综合征(IRCI),以便开发相应治疗方法。”

实验设计与关键发现

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上展开广泛实验,测试CAR-T细胞疗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他们构建了多种小鼠模型,包括弥漫性脑桥胶质瘤(DIP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骨肉瘤模型,以评估CAR-T细胞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和非CNS癌症的认知影响。通过新型物体识别测试(NORT)和自发交替T迷宫测试(T Maze),研究人员发现,无论癌症是否起源于大脑、扩散到大脑还是完全位于大脑外,接受CAR-T细胞疗法的小鼠均表现出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对新物体的反应迟钝和在迷宫中导航能力下降。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后,小胶质细胞(大脑中的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炎症分子(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些分子对少突胶质细胞(负责生成髓鞘的脑细胞)具有毒性。髓鞘损伤导致神经信号传递效率下降,从而引发认知障碍。研究人员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了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髓鞘超微结构的改变。他们还检测了脑脊液(CSF)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以评估CAR-T细胞疗法后的神经炎症反应。

研究团队还分析了参加他们正在进行的利用CAR-T细胞治疗脊髓和脑干肿瘤临床试验的人类受试者的大脑组织样本。通过死后组织样本,他们证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出现了失调,与在小鼠身上观察到的CAR-T疗法后的情况相同。

未来展望与小结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测试了逆转认知损伤的策略。他们发现,通过使用化合物短暂剔除小胶质细胞或阻断特定趋化因子信号,可以有效恢复认知功能。Monje博士表示:“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免疫疗法本身足以导致持久的认知症状,还揭示了其背后的机制。我们已经确定了核心细胞和分子靶点,这为开发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给小鼠注射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在两周内剔除小鼠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在这种短暂剔除之后,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又恢复了正常的无反应状态,小鼠的认知能力不再受损。此外,研究团队还给小鼠服用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能进入大脑,干扰破坏性趋化因子的信号,阻断结合这些分子的特定受体。仅凭这一点就能挽救认知能力。

综上,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CAR-T细胞疗法相关的认知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开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通过揭示“脑雾”综合征的统一病理生理学原理,研究团队为癌症免疫疗法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CAR-T细胞疗法将能够在继续发挥其抗肿瘤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这对于癌症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大脑仍在发育中,认知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Anna C. Geraghty et al, Immun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AR T-cell therapy in mice,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3.04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