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
看完这篇Cell系列综述,你就能理解自身免疫疾病与癌症免疫疗法的下一个风口
ADAR1 的故事是一个完美例证,展示了基础生物学研究如何揭示生命的基本规律,并最终为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Cell:细胞的“罗生门”——为何同一种病毒,偏偏只感染“你”?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巧妙的方法,成功地“回溯时光”,窥见了那些注定要被感染的细胞在“出事”之前的真实状态。
Science:实验室制造的新型抗体在小鼠体内与低剂量的IVIG效果相当
研究开发出一种强大的升级版疗法:一种工程抗体,在小鼠身上仅需极低剂量即可达到IVIG的疗效,并且无需人血浆即可合成。
西湖大学×北京大学合作Nature子刊:AI从头设计蛋白,实现线粒体基因精准编辑
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且由计算引导的超精准碱基编辑方法,为单碱基突变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性修正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青岛大学×复旦大学合作Cell子刊:揭示癫痫发作相关的血浆蛋白质组
该研究通过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了多个与新发癫痫相关的血浆蛋白质和信号通路,并揭示了其对未来癫痫风险的预测能力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
Science:人类蛋白RPA是维持端粒的重要端粒酶加工因子
在AlphaFold发现的指导下,该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人类中,RPA确实是刺激端粒酶和帮助维持端粒所必需的。
《细胞》子刊:运动无效?肠菌背锅!中国科学家发现,运动改善代谢效果不同,肠菌代谢物亮氨酸诱导的可溶性IL-6受体是关键
研究者们发现,脂肪细胞来源的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是运动改善代谢的关键介导因子,而部分肠菌产生的亮氨酸会影响白色脂肪细胞促进sIL-6R生成,损害运动的代谢益处。
《自然·神经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发现,触觉受损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与认知下降有关,受到脊髓Tau病理调控
这些结果表明,脊髓CCK神经元中的Tau病理促进了触觉功能障碍和认知损伤,触觉检测可能成为AD早期预测的新方法。
不用跑步也能健脑!Brain Res:运动小鼠血液囊泡注射后,久坐小鼠神经元暴增 50%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从运动小鼠血液中提取的“细胞外囊泡”注射进久坐不动的小鼠体内后竟能使其大脑新生神经元增加约50%。
《自然·免疫学》:康奈尔团队首次发现,“别吃我”信号分子CD47,竟然还能促进T细胞耗竭,削弱抗肿瘤免疫!
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一条调控T细胞耗竭的信号通路,为改善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