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l Neurodegener:血管“信使”藏玄机,内皮糖蛋白借囊泡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指新向
本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外囊泡释放内皮糖蛋白,激活星形胶质细胞通路引发反应性,而抑制该蛋白可改善症状,故其是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ACS Nano:纳米森林捕手精准捕捉肿瘤囊泡,同步解码微小RNA与蛋白,胰腺癌诊断准确率超98%
研究通过流体纳米森林界面芯片高效捕获肿瘤来源细胞外囊泡,实现其微小RNA和表面蛋白的原位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准确率高,具临床应用潜力。
血管里的“危险信号兵”!MedComm:颈动脉斑块小囊泡携特定微RNA揭示动脉硬化风险,助力精准判断斑块稳定性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可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并与斑块易损性相关,其携带的特定微RNA可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且 miR-497-5p 是关键介导因子。
“烧不死的癌细胞”为何卷土重来?Hepatology:“糖保镖”Gal-1 竟是幕后推手,联合抑制剂或破局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热消融后的“火灾现场”,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消融区外围(peri-ablational region),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区域。
CRM:丹参提取物逆转肝癌“变身”!复旦中山医院/暨南大学团队揭示,CLDN4通过诱导细胞谱系转换促进肝癌耐药,丹参提取物可抑制
这项研究揭示CLDN4是调控HCC细胞命运转变与药物耐受的重要枢纽,并强调肿瘤谱系状态是影响治疗反应的重要因素。
细胞外囊泡检测新突破!Anal Chem:免疫磁珠结合mRNA定量技术灵敏度远超传统方法,为疾病诊断添利器
本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内的信使核糖核酸可作为理想标志物,建立的免疫磁珠细胞外囊泡信使核糖核酸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富集和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现有方法,为相关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有力工具。
Nature Genetics:血液里的“定时炸弹”!研究揭示引爆遗传风险的“雷管”——克隆性造血
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对癌症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为未来的精准预防和早期干预点亮了一盏明灯。
Nature重磅:AI利用常规心电图发现结构性心脏病,准确率超越人类心脏病专家
结果表明,AI 辅助提高了心脏病专家通过心电图诊断结构性心脏病的准确率,但仍逊色于 EchoNext 模型的效果。
曹雪涛院士最新论文:揭示癌症转移和耐药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靶点
细胞核 TLR3 的发现揭示了固有免疫传感器在癌症中的非经典功能,其介导的 JAK1/TLR3/PRMT5/c-Myc 信号轴或可作为克服化疗耐药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Nature:科学家揭示基因组倍增或会塑造卵巢癌的可进化性和免疫力
本文通过单细胞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揭示了全基因组倍增在卵巢癌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肿瘤进化和免疫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