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抗“癌王”肺癌有了新利器!Int J Nanomedicine:8种血浆小细胞外囊泡microRNA构建模型,无创精准诊断早期肺癌
本研究通过小RNA测序发现血浆小细胞外囊泡中14种差异表达微小核糖核酸,筛选8种构建肺癌诊断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达0.956,验证集达0.985,证实其可作为早期肺癌无创生物标志物。
《自然·医学》:AI能让围术期治疗“降本增效”!科学家开发AI风险预测模型,用于设计结直肠癌术后个性化治疗方案,降低成本提升效果
研究者对比了模型建议与临床医生的判断,分析结果显示仅有4.6%的案例需要调整,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Theranostics:肿瘤细胞借胞外囊泡传递Twist1至大脑,诱导神经元异常与癌症相关性抑郁
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携带Twist1,经血液到达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抑制PPAR-δ致神经元树突萎缩,引发抑郁样行为,揭示癌症相关性抑郁新机制并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Nature Methods:超越形态学边界——GHIST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从细胞结构到基因功能的精准预测
GHIST的出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计算病理学的未来图景。在这个未来里,每一张被存放在医院档案室里、积满灰尘的H&E病理切片,都有可能被重新唤醒,转化为蕴含着丰富基因信息的数字宝藏。
为什么有些病一发现就是晚期?Proteomics:外泌体+质谱,从血液中“抓”出疾病信号!
研究指出,血浆外泌体因纯化难、需大量样本阻碍生物标志物开发,无需追求绝对纯度,结合质谱分析与生物信息学工具可有效推动其应用。
Nature:细胞信号的“条形码”!科学家有望解锁癌症转移的秘密
来自普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细胞信号系统中的一种“条形码”机制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癌症还会“绑架”机体的神经系统?!Nature: 癌细胞能够主动损害机体周围神经,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导免疫系统“叛变”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抗癌耐药机制,即癌细胞会主动损伤机体周围的神经从而引发慢性炎症,进而“教唆”免疫系统“叛变”并导致免疫治疗失败。
JTO:肺癌分期新发现!吸烟状态或成重要指标
这一发现提示,将吸烟状态纳入肺癌分期系统或许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从而为治疗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0年后你会患哪些疾病?这款AI大模型登上Nature,能够预测上千种疾病风险
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名为 Delphi-2M 的 AI 大模型,具有令人惊叹的一次性模拟和预测多种疾病的能力,利用健康记录和生活方式因素来预测一个人在未来 20 年内患上1258 种疾病的可能性。
比心脏起搏器更智能!Nature & Nat Med:新植入设备破解脊髓损伤血压难题,手机 APP 即可掌控
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展的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不仅揭示了脊髓损伤后血压失衡的神经机制,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从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