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子刊:利用智能手机超灵敏定量检测唾液中的新冠病毒
2020年12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基于唾液的便携式智能手机平台为COVID-19测试提供了一种超灵敏但易于使用的方法,它可以在15分钟内给出测试结果,而无需进行当前金标准所需的资源密集型实验室测试。该方法在12名COVID-19感染者和6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了测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1日在线发表期刊上,论文标
重磅Cell论文详解!利用CRISPR-Cas13a和智能手机摄像头在30分钟内定量检测新冠病毒RNA
2020年1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想象一下,用拭子擦拭你的鼻孔,然后将拭子放入一个设备中,15到30分钟后,你的手机上就会有一个读数,告诉你是否感染了导致COVID-19疾病的冠状病毒SARS-CoV-2。这一直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的愿景。而如今,他们报告了一项科学突破,使他们更接近于实现这一愿
2020年11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0年11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
Nature论文解读:重大进展!利用纳米金刚石的量子特性进行试纸横向流动测试,可将灵敏度提高10万倍
2020年11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的量子传感能力可用于提高基于试纸的诊断测试的灵敏度,从而有可能允许更早地检测HIV感染等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1月26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in-enhanced nanodiam
JAMA Onco:血液细胞突变会对前列腺癌诊断产生干扰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寻找肿瘤细胞掉落入血液中的突变DNA片段,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然而,当血液中存在无关的突变时,接受液体活检的晚期前列腺癌男性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多篇文章解读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的神秘关联!
我们都知道幽门螺杆菌是诱发很多胃癌病例的罪魁祸首,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该菌诱发胃癌的多种致病机理,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相关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www.turbosquid.com【1】PLoS Biol:发现幽门螺杆菌在胃腺深处的避风港doi:10.1371/journal.pbio.3000231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
近期科学家们在脑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脑癌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Wikimedia【1】Nat Biomed Eng: 新研究可快速捕捉致命脑癌中的病变细胞doi:10.1038/s41551-020-00621-9近日,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工程师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的实验室测试可以准确地检测,捕获和分析成人最常见的侵袭性脑癌中最致命的
SERS液滴生化传感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陈大鹏课题组与中北大学教授熊继军课题组合作,在表面增强拉曼(SERS)生化检测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陈大鹏课题组提出一种开放式SERS液滴传感器,解决了传统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复杂制备工艺问题,利用烛灰纳米链结构的多孔易断性,以滚动方式在基底形成具有丰富三维“热点”的SERS活性液滴,从而增强液滴
近期科学家们在胰腺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胰腺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Tobiloba Oni, Tuveson lab/CSHL【1】Sci Rep:科学家有望尽可能早地对胰腺癌进行诊断doi:10.1038/s41598-020-59523-0胰腺癌很少会在早期被发现,因为患者的症状通常直到癌症进展才会表现出来,通常治疗
为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使用液体活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靶向疗法和癌症免疫疗法的兴起,在接受治疗之前对肿瘤进行基因检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例,目前已经有十多种靶向疗法获批治疗晚期NSCLC患者,而且了解患者是否携带EGFR和ALK基因变异也成为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指南推荐将对NSCLC患者的肿瘤进行基因检测作为治疗决策的一部分。检验患者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