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是因为吃得多,还是动得少?PNAS:肥胖更有可能是高热量饮食所引起的,而并非缺乏锻炼所致
研究人员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与肥胖之间的关联更多地与能量摄入增加相关,而非能量消耗减少。
Nature Biotechnology:釜底抽薪,借刀杀人——研究人员用“结石”疗法,让超级细菌自取灭亡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策略:与其直接用药物杀死细菌,不如诱导它们自身发生“钙化(calcification)”,也就是让细菌长出类似“结石”的坚硬外壳。
Cell:pH依赖性转录凝聚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
这些发现表明,pH 不仅是炎症的结果,也可作为“信号开关”主动调控炎症反应过程,揭示了细胞如何通过内部生化状态反馈控制免疫激活的过程。
Nature Medicine:癌症诊断的“独行侠”——RNA测序如何凭一己之力改写游戏规则
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一种单一的靶向RNA测序(targeted RNA-seq)技术,或许就能成为那位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能够独当一面的癌症诊断“独行侠”。
曹雪涛院士最新论文:揭示癌症转移和耐药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靶点
细胞核 TLR3 的发现揭示了固有免疫传感器在癌症中的非经典功能,其介导的 JAK1/TLR3/PRMT5/c-Myc 信号轴或可作为克服化疗耐药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BMJ:惊!间歇性禁食减肥效果,竟和传统节食差不多?
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或与传统节食在减肥上的效果一样。
Nature子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宫宁强等开发新型LNP,降低副作用,增强mRNA疗法效果
该研究合成了一种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可电离脂质 C-a16,其具有显著降低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治疗应用中递送 mRNA 的一种有前景的可电离脂质。
Nature:病毒也怕“内耗”?研究揭秘噬菌体的“护娃”新策略——反克洛诺斯效应
一些噬菌体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封锁”被感染细菌的细胞大门,其首要目的可能并非抵御外来病毒的入侵,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保护机制——防止自己刚刚释放的病毒后代,反过来“浪费”在已经感染的“亲人”身上。
生男生女并不随机!哈佛大学最新发现:母亲年龄和基因,会影响孩子性别
这项大规模、长期的研究清晰地表明,婴儿出生性别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是影响后代性别比例的重要因素,母亲的特定的基因突变也与生育特定性别后代的倾向性有关。
STTT:韩国科学家开发靶向CD155的纳米抗体,结合载药脂质体会加强药物递送效果,增强抗肺腺癌效果!
科学家成功开发了A5纳米抗体(A5-Nb),并将其与多柔比星(DOX)载药脂质体结合,构建了A5-LNP-DOX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