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于抵达!Cell研究敲响警钟:ASO 疗法要成功,得先过“蛋白堆积”和“个体差异”两关
这项研究利用整合蛋白质组学方法,严格评估了ASO治疗后组织和CSF中的分子变化,为未来更好地设计和监测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治疗生物标志物和见解。
破解局灶性癫痫诊断困境!Epilepsia研究:血浆外泌体中3种microRNA可作标志物,却无法指示癫痫相关呼吸功能障碍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明确了血浆外泌体中3种miRNA对局灶性癫痫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了非侵入性的癫痫生物标志物新选择,也为后续研究划定了方向。
从“配角”到大脑中的活跃计算单元!Cell :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同时整合来自多个神经元的信号
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与突触中的神经元信号相关,而且当多个神经元同时活跃时,其活动会被放大。
《细胞发现》:中国科学家发现全新改善认知靶点,基质金属酶MT1-MMP是肥胖和衰老相关认知障碍的关键介质
衰老会导致认知和神经元功能的巨大变化,推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尽管衰老和肥胖都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但尚不清楚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认知功能,以及大脑功能如何调节它们对认知的影响。
自闭症社交障碍有破解之法?Nat Commun:大脑里的“社交激素”通路断了,激活受体就能修复
这项研究让自闭症治疗从 “广谱尝试” 向 “精准打击” 迈出了关键一步。
不分时间“秒睡”,警惕这种被忽视的病!全球数十款新药加速冲刺,正在为患者点亮希望
在科学创新的驱动下,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突破性疗法问世,为发作性睡病这类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自然》子刊:鼻腔菌群也能影响大脑!上海交大/上科大团队发现,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降解性激素介导抑郁行为
这项研究表明,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降解性激素,影响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从而诱发抑郁样行为。
Cell:阿尔茨海默病侵蚀了脑细胞对基因表达的控制,破坏了功能和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关于斑块和缠结,而是关于细胞核秩序本身的侵蚀。
Nature:受蚯蚓启发,我国学者开发出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神经蠕虫
研究团队受到蚯蚓在土壤中灵活运动和分段感知能力的启发,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柔性、可驱动、可长期植入的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
AD:比肩最毒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港科大团队发现,TREM2 H157Y危险程度与APOE4相当
研究基于此前团队在香港华人队列中鉴定出的TREM2 H157Y携带者,整合临床病例、神经影像学和血液蛋白质组数据,探讨了该变异对A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