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学Kelvin Kai-Wang To 博士团队:纳米孔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患者二次感染
8月,香港大学Kelvin Kai-Wang To 博士团队利用纳米孔手持便携式测序仪MinION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RTIC和Medaka工作流程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者二次感染病例,基因组学分析显示两次感染病毒不同。对两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学进行分析发现首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属于GISAID V分支、Nextstain19A分
PLoS Med:女性孕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与后代机体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直接相关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肥胖的孕妇或能通过改善饮食和更多的体育锻炼来帮助降低其后代所面临的健康风险;相关研究调查了高糖对妊娠糖尿病女性的影响以及对婴儿机体DNA的改变。如今妊娠糖尿病在全球女性中越来越普遍,而且人群的肥
EMBO J:科学家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能有效清除有害细胞碎片的“候补”机制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脑中特殊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在移除大脑中细胞碎片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另外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大脑细胞或许也参与到了清理大脑细胞碎片的过程中,而其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小胶质细胞的后
利用纳米孔全基因组测序追溯陆丰新冠病毒来源
8月14日,广东省汕尾陆丰市报告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基因同源性比对确定不同病毒株间的亲缘关系和传播过程,能够为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提供有力证据和信息,对疫情防控意义重大。广东省疾控中心微检所所长武婕牵头的团队第一时间采取5例感染个案的鼻咽拭子样本,使用纳米孔便携式一体化设备MinION Mk1C,结合ARTIC工作流程,及时完成了COVID-1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遗传病结构变异中的检测和应用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且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基因组变异主要分为SNV(单碱基变异)、Indel、结构变异(SVs)三大类。其中结构变异(SVs)通常指基因组上大的序列变化和位置关系变化,包括长度在50bp以上的长片段序列插入或者删除、串联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内部或染色
美国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实现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实时检测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家族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大型(200nM)复杂的囊膜双链DNA病毒。ASFV可感染家猪和野猪,扩散快,致死率高(可达100%),对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近期,美国农业部下属的研究机构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首个结合样品富集、纳米孔Min
非洲病原体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获Illumina、Oxford Nanopore等多家机构投资
近日,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及非洲联盟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一项病原体基因组计划(Pathogen Genomics Initiative , PGI),旨在通过配备工具、培训和数据基础设施的跨大陆综合实验室网络,充分利用关键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增强病原体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合作。目前,这项为期四年的测序项目已获得高达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包括比尔和
武大团队开发纳米孔靶向测序,最快10分钟“捕获”新冠病毒
自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截至3月1日,全球累计确诊超8万人,死亡近三千例,但仍存在许多临床疑似病例无法确诊。武汉大学联合团队创新性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能大幅提升病毒阳性检出率,并能实现当天同时检测新冠和其他10大类、4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监测病毒突变。 既往新冠病毒诊断依赖于qPCR核酸检测,但是该方法显示出较
纳米孔测序成为基因测序蓝海
齐碳科技宣布完成4000万元的第三轮融资,领投方为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雅惠精准医疗基金,百度风投继续跟投。本轮资金将全部用于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技术研发,计划于2020年1月研发出最小可行化产品。齐碳科技的纳米孔基因测序属于第四代测序技术。与前代测序技术相比,它的特点是利用电信号实现单分子测序,不需要进行PCR扩增。这种测序方式的优势非常显着
纳米孔测序建立细菌完整基因组
微生物基因组通常使用短读长数据组装,但是组装的连续性受宏基因组测序重复元件(repeat elements)影响。正确的组装基因组重复元件的位置对于我们理解基因结构对基因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宏基因组中组装得到细菌和古细菌的完整基因组(MAG,宏基因组拼接/组装基因组)是微生物组研究的长期目标。由于现有的宏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方法通常无法组装完整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