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基因组组装软件开发研究取得进展
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和质体(包括叶绿体、白色体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载体。在动植物和真菌的单个细胞内,有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细胞器基因组单元的拷贝,使得利用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得到完整的细胞器基因组成为可能。随着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成本下降,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得以大规模产生,如何快速、准确地组装细胞
Trends Genetics: 研究揭示衰老的秘密
是什么决定了小鼠,鳄鱼,狗或人的寿命?乔治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认为,他们对这个古老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
澳机构研发人工智能平台有助寻找致病基因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处理了1万亿个基因组“数据点”,以人工智能技术达到这样的处理规模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相关技术有助于查明人类基因组中那些特殊致病基因的位置。据介绍,这个名为“变体火花(VariantSpark)”的平台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数字健康研究团队开发,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
中科院升级植被病虫害遥感监预测系统 已向全球发布92期报告
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获悉,该院最新对外发布的升级版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迄今已面向世界发布92期全球、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典型区域的《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还专题发布了《亚非沙漠蝗虫灾情监测与评估报告》。中科院空天院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相关成果,已获中国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
2020年8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0年8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
中心代谢途径监测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体中心代谢包括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等保守途径,对这些途径中代谢物的实时胞内检测可应用在代谢途径监控、工业微生物育种、医学诊断等领域。然而,自然界中缺乏能够实现对中心代谢物监测的元件和方法,现有的小分子监测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挖掘生物传感元件,研究传感机理并应用到重要代谢途径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
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张岩团队,在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1R)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解析了VIP1R与多肽配体PACAP27和Gs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该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R)是B
人工智能可准确预测前列腺癌
UPMC和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今天在《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迄今为止,使用人工智能(AI)程序识别和表征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最高。
Nature重大突破!生成完整的人类X染色体序列!
2020年7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了第一个人类染色体的端到端DNA序列。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确地生成人类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现在是可能的,这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生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这一成就开启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美国国
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推动微生物转氨元件发掘与氨基酸高效利用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氨基酸的成本持续降低,氨基酸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我国作为氨基酸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宗型氨基酸产品已经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发展使用生物基L-氨基酸作为初始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型生物技术,对可持续性发展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酮酸作为L-氨基酸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在人体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