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知足常乐是创新最大的敌人
9月16日晚22:38,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与人生选择,以及对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的期望与思考。科学殿堂是如此之神妙年少的施一公,牢牢记住了小学政治老师对他说的“你要为咱驻马店人争光”,他努力学习,最终成功保送到了清华大学。20岁时,父亲的意外过世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从此,他不再是懵
诺奖实验室Sami Djoulah博士——HLA抗原系统助力医学应用
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近年来,众多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表明,我们可以利用免疫系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望解决很多之前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像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若说免疫系统,便不得不说一组基因群:MHC——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它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种属动物的MHC及其抗原命名不同,但其结构组成、组织细胞分
在广州打造全球领先的模式动物商业技术平台
现代生命科学实验的一场场革命,基因载体是生物实验室的柴米油盐,而载体构建却是千千万万实验室的痛点,因为它高度个性化……点击此处查看更多
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一提到慢病,人们首先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肿瘤,而作为与前三者并列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却长期受重视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呼吸病情况更加严峻,是我国慢病管理体系中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补齐呼吸病防治短板,对于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建设国民健康体系至关重要。呼吸病是四大慢病之一需提高全社会关注据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位列我国居民慢性病
免疫化学所James Rothman研究组招聘实验室技术员和博士后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James Rothman(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获奖者)研究组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端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将超高分辨率的关联光学和X光显微镜技术(Correlative Light (Super-resolution) and X-ray Microscopy Imaging (CLXM))应用到各种细胞生物学项目。目前工作主要围绕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时空调节机制,以及在疾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昨日, “未来科学大奖”公布了2017年的获奖者名单,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许晨阳教授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作为中国最富盛名的科学奖项之一,它奖励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且“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瞿建国:从“净水”到“细胞储存”,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在创立开能环保之前,瞿建国已经是一位“风云人物”。16岁成为了木匠师傅;18岁创立第一家企业,桥弄木器厂;20多岁开始担任副乡长、人民公社副社长,领导村级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千万元,利润超百万;32岁创立上海“老八股”之一,申华实业;44岁,申华实业市值超过了60个亿;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已经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亿万富豪。直到47岁,瞿建国毅然选择离开申华实业,提前退休,去加拿大休养,将“人生上半场”
开能董事长瞿建国现身支持83岁闻玉梅院士书展签售新书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彭裕文任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生陈勤奋任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医学与人文交响曲》在上海书展上首发,83岁的老院士闻玉梅亲临现场为读者签售。作为闻玉梅院士的“铁杆粉丝”,63岁的开能环保董事长瞿建国当天也亲自排队购书,成为现场年龄最大的一位读者。83岁的闻玉梅院士:医学和人文密不可分据了解,《医学与人文交响
专访复旦王永明教授: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重病杀手”
自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的问世以来,它就接受了无数人的改造和验证,事实证明它是一个非常强有力而且仍有相当大潜力的工具,它的发现让基因治疗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生物谷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青年**”王永明教授为我们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目前发展情况和未来应用前景。王永明教授从2010-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3年9月回国组建实验室,所以较早地开展了技
3D生物打印将成为下一场医学革命
2017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3D细胞打印已被证实在药物开发领域是一项有用的技术,它能减少实验动物身上的负担并能更快更安全地给市场带来新的治疗方案。3D打印最初是被开发用来快速制造工业部件的,使用的方法是立体光刻和熔融沉积建模。在打印技术基础上加上“生物”(也就是说,细胞)因素,它就变成一项新的技术:3D 生物打印!3D生物打印要求无菌的环境,以避免被打印部件被污染,同时还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