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靶向线粒体凋亡可提高NK细胞疗法的抗肿瘤疗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来提高NK细胞疗法的疗效。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
JITC:科学家筛选到靶向PD-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促进杀伤性T细胞进入肿瘤
众所周知,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较短的半衰期,以及在肿瘤病灶中有更大的扩散速率[4]。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发靶向PD-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
Mol Cell:科学家识别出增强抑制蛋白p53信号和机体肿瘤抑制的新型分子机制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寻找能与多种肿瘤抑制子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对细胞压力产生反应的新型蛋白,深入揭示了p53蛋白调节基因表达的新型分子机制,p53是细胞基因组的守护者。
自扩增RNA: 瘤内电穿孔表达IL-12的自扩增RNA有效抑制肿瘤发生
在过去的十年里,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免疫系统检查点抑制剂的发现,以及随后特定的阻断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过继细胞疗法或细胞因子的使用,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面对癌症。
iScience: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工具 或能筛选靶向作用肿瘤抑制基因缺失的药物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他们如何创造一种等基因检测盘或在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系,旨在实现对靶向作用因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缺失所驱动的癌症的药物进行大规模的筛选。
Hepatology: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炎性微环境促进肝癌的发生
肝细胞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细胞癌相对隐匿性较强,一般诊断为晚期,预后较差。此外,肝细胞癌的异质性降低了靶向治疗的有效性。
Cell Metab:抑制胞啃作用可提高内源性T细胞和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阻止癌细胞逃避免疫检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详细的机制,利用该机制肿瘤可以避开免疫系统和利用其力量的癌症疗法,如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细胞。
Cancer Research: 一种针对ER+乳腺癌的ER辅助调节因子一级抑制剂PELP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全球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乳腺癌(占癌症死亡人数的7%;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
Theranostics: 谷氨酰胺在克服涎腺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微环境的调节通过调节肿瘤免疫监视和逃避在抗癌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抑制网络促进了癌症的进展、转移和对治疗的抵抗。
Cancer Research: 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固有的TIM-3刺激MAPK依赖的肿瘤发生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可抑制效应器功能,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的终末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