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球首个进行性家族性内胆汁淤积症(PFIC)药物!英国NICE推荐Bylvay:治疗全部类型PFIC!

Bylvay(odevixibat)是一种强效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该药是全球第一个治疗PFIC的药物,代表着PFIC治疗方式的彻底改变。

2022-02-23

Hepatology:特殊基因TRAF3或能通过NIK介导的肝细胞的转分化来促进内胆管癌的进展

2022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肝内胆管癌(ICC,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非常致命的疾病,科学家们对其理解较少,而且目前关于这种癌症的治疗手段也非常有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epatology上题为“Traf3 inactiv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2022-01-29

内胆管癌(iCCA)新药!泛FGFR激酶抑制剂derazantinib:疾病控制率74%,仑胜医药在中国开发!

derazantinib在中国由仑胜医药开发,目前正在开展注册研究。

2022-01-25

科研人员绘制出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iCCA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中

2022-01-10

周虎/樊嘉/高强/高大明团队绘制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iCCA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

2022-01-07

Cancer Cell:樊嘉/周虎等绘制内胆管癌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

肝内胆管癌(iCCA)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iCCA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周虎研究

2022-01-01

Cell子刊:孙联康等发现星状细胞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

  肝内胆管癌是肝脏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与肝癌。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还受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肝脏肿瘤微环境成分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在健康肝脏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处于静息状态,胞质内储存大量富含维

2022-02-10

Hepatology: IL-6诱导的cGGNBP2编码促进内胆管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新蛋白

白细胞介素(IL)-6诱导的肿瘤进展是通过诱导抗凋亡和增殖基因来实现的。然而,其他机制,如IL-6对环状RNA(CircRNAs)的调节是否也有助于肿瘤的发展,目前尚不清楚。

2021-11-25

细胞源性外体miR-27A通过抑制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激活MAFLD中的星状细胞

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外泌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肝细胞(HCs)和肝星状细胞(HSCs)之间的串扰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1-12-30

Nat Commun:新方法让人多能性干细胞高效地分化为功能性胆管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从人多能性干细胞产生功能性胆管细胞(cholangiocyte)的方法,这可能为患有肝病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of func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