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Aging:新的表观遗传时钟重塑了人们预测生物年龄的方式

研究人员构建了三种模型,分别称为CausAge(基于DNA因果因素预测生物年龄的通用时钟)、DamAge和AdaptAge(仅包括损伤性或保护性变化)。

2024-02-25

Cell:新研究阐明生活在较大细菌表面上的微小细菌的不寻常生活方式之谜

髌骨菌(Patescibacteria)是一类令人费解的微小微生物,其生存方式一直难以捉摸。科学家只能培养出几种类型的髌骨菌,但这些细菌种类繁多,存在于许多环境中。

2023-09-25

研究表明:接触音乐方式可以改善工作记忆和执行力!特别是能会改善中晚年的大脑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与音乐的接触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认知储备以及降低认知障碍风险,促进健康老龄化和降低痴呆风险。

2024-03-23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阐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抑郁症风险的神经机制

最后,研究团队进一步整合生活方式、抑郁、遗传、脑结构和免疫代谢等多方面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刻画这五个维度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阐释生活方式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的神经机制

2023-09-13

Developmental Cell:瘦腺-导管细胞重排以 IGF/PI3K 依赖性方式驱动小鼠胰腺的分支形态发生

近段时间,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心的Jean-Francois Darrigrand教授及团队通过使用体内外小鼠模型,解释胰腺器官发生过程中尖头结构增殖和分支分叉是如何同步进行的。

2024-02-11

ACS Nano:北京大学郑玉峰团队等开发基于纳米材料的避孕方式

该研究开发的这种纳米策略是一种高生物安全性且有效的非激素避孕方式,而且按需使用,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2024-01-16

Nature:忘掉肺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持续百年的癌症命名方式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精准肿瘤学对于根据产生肿瘤的器官和肿瘤的发展对癌症进行分类的分歧越来越大,精准肿瘤学提倡用肿瘤和免疫细胞的分子谱指导治疗。

2024-02-04

左为/钟南山/李时悦/戴晓天团队发表首个肺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慢阻肺临床数据,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该论文报道了全球首个P63阳性肺前体细胞(P63+ LPC)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1期临床安全性及疗效研究结果,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

2024-02-19

《自然·精神卫生》:华山医院团队揭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健康多一点,抑郁少三分

在本周的《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2023-09-18

6万余女性研究发现,晚睡型人相较早睡型人糖尿病风险升高72%,即使排除生活方式影响仍增19%

考虑到睡眠类型不仅部分由遗传决定,而且很多人可能还受到工作要求的限制,因此可能很难改变,夜猫子姐妹们还是得多关注饮食和运动,才好身体倍儿棒呀!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