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ild还是Mad,Omicron毒株为何只引起“轻症”、但儿童感染激增?

  2021年年底,Omicron猝不及防地闯进人类的生活并向全球蔓延。一开始我们对它产生恐慌,之后它主要引起轻症,又让我们放下了警惕。新年伊始,Omicron主导的疫情在欧美世界一发不可收拾:多地出现了新增患者人数“井喷”现象,美国疫情大反弹,单日新增和Omicron累计病例皆打破历史记录,欧洲已报告了累积超过1亿的新冠确诊病例,占全球

2022-01-11

Science Advances:石墨烯生物支架用于抑制器官移植的炎症反应,提高移植细胞的生存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主要由于胰腺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造成血液循环中血糖含量紊乱。胰岛移植可用于治疗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进行的胰岛移植有两种:自身胰岛移植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然而在胰岛细胞移植中,高达60%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会立即失去生理活性,主要原因是来自即时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现阶段防止IBMIR的一种常

2021-11-24

科学家首次发现,口腔和肠道中特定微生物为了生存,能表达让阿卡波糖失活的酶

  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药,万万没想到还是被肠道菌群打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Mohamed S. Donia教授及其团队和其他合作单位,在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化学以及结构学等实验分析,发现部分人群的口腔和肠道中天然存在抑制阿卡波糖活性的细菌,它们通过表达阿卡波糖磷酸酶使之失活,减

2022-01-07

研究团队发现代谢应激环境下肝癌生存的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Inhibition of AMPK activity by TRIM11 facilitates cell surviva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 metabolic stress于Wiley旗下的期刊C

2021-12-22

Devel Cell:高分辨研究揭示细胞是如何摄食的?

2021年12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将一块平坦的膜雕刻成为一个内吞囊泡需要在细胞表面产生曲率,而这是细胞内吞机制的主要功能。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题为“De novo endocytic clathrin coats develop curvature at early stages of their

2021-12-31

科学家跨近200物种探索癌症发病奥秘,发现癌症死亡与饮食有关,肉食性动物风险最高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动物会得癌症。但是不同的物种之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说裸鼹鼠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几乎不会得癌症(然后还超级抗衰老)。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抗癌?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它们的抗癌秘诀,然后学上一学?近期,蒙彼利埃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191种动物的疾病数据,发现动物因癌症死亡的风险与物种的体型和寿命

2022-01-08

Nature:首次证实了佩托悖论---癌症发病并不与物种的大小和寿命必然相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计算、安全与社会设计中心研究员Carlo Maley与国际同行一起探讨了佩托悖论的最新意义,并强调了科学在整个生命树上对癌症的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ncer risk across mammals”。

2021-12-31

卫材/默沙东Lenvima+Keytruda方案在日本获批:显著延长生存期!

Lenvima+Keytruda是一种“靶向+免疫”组合疗法,在美国和欧盟已获批治疗2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另一个适应症是: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成人患者。

2021-12-26

Science:探究SARS-CoV-2的指数增长、高流行以及与Delta变体相关的疫苗有效性

2021年1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疫苗接种率很高,但是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流行继续推动着发病率和住院率,在许多人群中,由这种病毒的Delta变体引起的病例比例在增加。随着疫苗接种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社交距离的放宽,SARS-CoV-2的未来趋势并不确定。自2020年5月以来,REACT-1(Real-time Asses

2021-12-24

研究揭示二化螟和褐飞虱合力应对水稻防御的生存策略及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据李云河研究员介绍,科研团队围绕水稻防御和害虫(二化螟和褐飞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