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揭示鲜味受体的编码逻辑
上海交通大学食品风味感知创新团队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中科院一区TOP)发表了题为“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umami receptors on the tongue and its signal coding logic based on taste
JEM:揭示免疫细胞受体和配体的调节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炎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DCIR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缺失DCIR的小鼠会自发产生关节炎和代谢性骨骼疾病。
给T细胞提供天门冬氨酸有望从根源上治疗这种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出现的T细胞功能障碍与一种代谢缺陷联系起来。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
eLife:肿瘤衍生的胞外囊泡如何通过抑制性免疫受体来调节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型机制,即衍生自细胞中的小颗粒如何调节肿瘤浸润性的Treg细胞。
同类最佳GnRH受体拮抗剂Yselty(linzagolix)在美国进入审查,具灵活剂量方案!
Yselty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相关月经过多,是具有灵活剂量方案的唯一一种GnRH拮抗剂。
研究揭示赖氨酸调控犊牛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添加赖氨酸可通过影响肝脏蛋白质和脂质代谢,进而调控犊牛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上。据团队首席科学家屠焰研究员介绍,犊牛阶段是获得优质成母牛的调控“窗口期”,前期研究发现赖氨酸是犊牛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缺乏会抑制犊
Cell:科学家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毒蕈碱M1受体激动剂 有望潜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From structure to clinic: Design of a muscarinic M1 receptor agonist with potential to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取得了从实验室到床边的突破
我国科学家揭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结合受体的分子机制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是一种可以感染人类和所有马科动物的RNA包膜病毒,属于甲病毒家族,可以通过蚊子及气溶胶传播,引发进行性中枢神经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鉴于其能引发中枢神经疾病的危险性,VEEV被定为生物安全3级(BSL3)病毒。此病毒在南美洲有大量感染病例报道,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
Sci Rep:特殊的酪氨酸基因点突变或会让机体更易于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
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携带酪氨酸基因点突变的白化病小鼠相比携带非突变基因的小鼠而言或许更易于患上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