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后SIRT5介导的赖氨酸120脱琥珀酸化抑制p53功能
P53是一种经典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诱导细胞停止以修复损伤或细胞凋亡来消除受损细胞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应激,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p53的翻译后修饰(PTMs)被认为是调节p53活化最有效的途径。
新型非肽伤害感受素阿片肽 (NOP) 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和肾脏的影响
NOP受体部分激动剂作为降压和利尿剂具有潜在的治疗用途。然而,迄今为止,肽NOP受体配体由于药代动力学差和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进展缓慢。
丙酮酸激酶M2通过控制肌成纤维细胞的甘氨酸萎缩来调节纤维化的发展和进展
纤维化是一种胶原原纤维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胶原蛋白是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主要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蛋白,主要由(Gly- x - y)n个三联体重复体组成,Gly残基含量为30%。
Nature:研究人员揭示谷氨酸受体GluK2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岩课题组/张凯课题组,与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教授石云课题组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Kainate receptor modulation by NETO2的论文。该研究首次解析了GluK2-NETO2复合物抑制剂结合的关闭状态以及激动剂结合的脱敏状态结构,并结合电生理功能实验验证,揭示了NET
TLR或NOD受体信号通过mTOR和miR-155驱动的不同机制影响单核细胞命运决定
单核细胞被迅速招募到炎症组织中,在那里它们分化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mo-mac)或树突状细胞(mo-dc)。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提出膜受体内吞的新命运——内吞激活
近日,国际药理学顶级杂志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在线全文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new fate of internalized membrane receptors: Internalized activation”的文章。细胞膜受体参与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其功能异常是导致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L-高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于生产强度和经济性等原因, L-高丝氨酸的规模化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线,L-高丝氨酸也是当前少数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品种。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