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全面分析人体膳食纤维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找到9种相关肠菌并发现降低糖尿病风险的肠菌代谢物
这项研究成果突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代谢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精准营养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2024-04-18
Med:中山大学柳雁/夏敏团队揭示肠道真菌促进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人群队列多组学联合分析结合靶点预测,发现肠道Fusarium属真菌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磷脂、氨基酸和有机酸类代谢物水平的方式调节胰岛素信号受体通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024-05-04
NEJM:发表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的生物标志物
这是我国首次针对中老年人开展的大样本、长周期、重复脑脊液测量和脑影像学检查的AD诊断前标志物纵向队列研究,并在随访过程中对参与者的认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2024-04-22
李路明院士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曾进行国内首个帕金森病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该研究探索了带有感应功能的神经刺激器作为运动脑机接口的性能。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双侧丘脑底核局部场电位(STN-LFP)中展示基于运动信息的完全植入式脑机接口潜力的试验。
2023-12-25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脑肠轴”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疗法
本文研究展示了一个系统性的生物学框架,如果广泛应用的话,其或许能揭开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复杂人类疾病中肠道微生物组的特殊GPCR靶点。
2024-05-13
Nature子刊:通过抑制局灶黏附激酶使腺泡向β样细胞转化,可能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个有希望的策略
该研究证明抑制局灶黏附激酶的激酶活性可以将腺泡细胞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可能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个有希望的策略。
2024-05-18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刺激细胞外囊泡来预防炎症性扩张性心肌病
该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使用细胞外囊泡依赖的分子机制来防止iDCM进展,LIPU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iDCM的新选择。
2024-05-22
Nature子刊:刘怡/徐骏疾/贾璐团队揭示牙周细菌通过“口腔-肠道”联动加重炎性肠病的新机制
研究表明,口腔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肠道菌群-亚油酸代谢-Th17/Treg细胞平衡轴加重结肠炎。
2024-05-12
Science Advance:TRIM37是一种灵长类动物特有的亨廷顿蛋白E3连接酶,与亨廷顿病的纹状体变性有关
本研究工作确立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HD研究的宝贵动物资源。虽然啮齿动物模型极大地扩展了对HD发病机制的理解,但固有的物种差异使它们无法解决与选择性神经退行性变相关的特定问题。
2024-05-28
《柳叶刀·精神病学》:首个荟萃分析发现,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多病症患病率高达25%!
在精神多病症方面,研究团队发现,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个体出现精神多病症的几率,是没有严重精神疾病个体的1.9倍。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