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Circ3823参与大肠癌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环状RNA(CircRNAs)已成为肿瘤进展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其调节作用、临床意义和潜在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该研究结果提示,Circ3823可能通过Circ3823/miR-30c-5p/Tcf7轴促进大肠癌的生长、转移
英国药理学:和厚朴酚靶向Anoctamin 1/TMEM16A钙激活Cl-通道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
Anoctamin 1 (Ano1,又名TMEM16A) Ca2+激活Cl-通道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已知和厚朴酚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然而,和厚朴酚的分子靶点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厚朴酚是否通过靶向Ano1通道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和厚朴酚的一种新的抗癌机制,它通过靶向Ano1钙激活的Cl-通道来抑制细胞增殖。图片
Hepatology:低氧诱导的外泌体促进大肠癌肝转移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见病,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就有肝转移。具体地说,一些症状较轻的区域性患者(Ⅰ期或II期)也会迅速进展为肝转移,甚至及时切除原位结直肠癌病灶。然而,肝转移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研究显示低氧诱导的外泌体miR-135a-5p与大肠癌转移灶内肝转移的发生、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miR-135a-5p可能是阻止大肠
Theranostics:RHOBTB3环状RNA通过调节PTBP1稳定性抑制大肠癌转移
结直肠癌的肿瘤转移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主要难点。在实体肿瘤中,环状RNA(CircRNAs)影响许多生物学功能。然而,它们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作者发现了CircRHOBTB3,它在大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下调。此外,较低的环状RHOBTB3水平与较高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转移风险显著相关。CircRHOB
Molecular Cancer:环状RNA CircSPARC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促进大肠癌的迁移和增殖
非编码RNA如环状RNA(CircRNAs)在人体内含量丰富,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CircRNAs在结直肠癌(CRC)中的生物学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本研究发现了CircSPARC可能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作为一种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
Science:剑桥科学家首次通过人造大肠杆菌,实现病毒抵抗以及人工聚合物合成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工业微生物,在医药、化工、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30年来,多种代谢工程改造的新策略和新技术,被用于设计、构建和优化大肠杆菌细胞工厂,极大地提高了生物法合成化学品的生产速率和产量。不过,此前对于大肠杆菌的利用,仅局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化工生产的需求。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努力改造大肠杆菌,试图让它按照人们的设
大肠癌患者接种mRNA疫苗后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或与抗PD-1治疗有关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行动在全球开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逐渐的得到控制。当然,关于疫苗副作用的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揭示了一则由辉瑞/BioNTech 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带来的极为罕见的不良事件。一位长期接受抗PD-1单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种这款疫苗后,体内发生
研究构建一套有机半导体材料赋能大肠杆菌光驱动产氢体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副研究员王博团队联合江苏大学教授姜志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Po Keung Wong构建了一套简易高效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碘掺杂水热碳,I-HTCC)“外挂式”赋能大肠杆菌光驱动产氢体系,并以Interfacing iodine-doped hydrothermally carbonized carbon with Esc
Nat Commun:高通量筛选揭示肠炎患者体内大肠杆菌感染的内在机制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是克罗恩氏病患者(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体内常见的致病菌。尽管这类病原菌与共生性的大肠杆菌具有很多表型方面的差异,通过基因组学的手段往往难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亚群,因而导致难以鉴定出关键的致病因子。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来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rian K. Coom
研究人员利用温控动态调控开关在大肠杆菌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精确组装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各类动态调控系统控制精确调控代谢通路,实现目标产物的生产和特定的细胞行为。然而在代谢工程领域,由于实验室构建的基因线路往往缺少鲁棒性,要想在大体积的发酵体系中实现生长对数期的中后期的动态调控依然有很大的挑战。简单的化学诱导开关由于诱导物的高成本、不可移除性已经不能满足生物生产的需求;光诱导系统在高细菌密度时难以穿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