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素食者不易得大肠

在一项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素食与非素食相比,前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较低。近日,此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

2015-03-11

成都生物所发明伊枯草菌素A的制备方法

日前,成都生物所“一种新的伊枯草菌素A及其同系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伊枯草菌素A及其同系物,主要来源于芽孢杆菌属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病性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植物和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尤其具有强烈的抗真菌活性。但由于其发酵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低、成本高、控制难度较大等问题,制约了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2015-02-15

Biochemical Journal: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环孢菌素敏感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FPR1)属于A族G蛋白偶联受体,可被菌源性甲酰化肽及部分病毒来源的蛋白所激活,引起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和超氧离子释放。活化FPR1有助于清除病原菌和损伤组织,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3-02-24

Genetic Test Mol Bioma:华人研究,大肠癌有效预后基因

2014年1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胶原样蛋白质即脂联素,脂联素由ADIPOQ基因生成。ADIPOQ基因的变异可能会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的风险增加相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ADIPOQ基因特定

2014-12-17

Scientific Reports :一种蛀牙菌可显著增加溃疡性大肠炎风险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他们调查发现,感染一种可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后,患上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将是正常情况的4倍以上。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大肠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出现腹泻及便血。溃疡性大肠炎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机制。

2012-11-18

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对

英国《自然》杂志7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

2014-05-19

:昌增益等阐释大肠杆菌抵御胃酸机理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成功地捕获了一种酸性分子伴侣蛋白在酸胁迫下的“客户蛋白”,并依此阐释了大肠杆菌抵御胃酸的机理。这一结果于2011年9月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昌增益教授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研究员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2012-11-18

eLife:科学家“哄骗”大肠杆菌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性

近日,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将大肠杆菌诱导使其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Life上

2014-03-19

美研究出能将海藻糖转为乙醇的大肠杆菌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出一种大肠杆菌,它能将某种海藻中的主要糖分转化为乙醇。这一成果有望使海藻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封面文章中介绍了这一发现。他们指出,由于海藻含糖量高,而且不会与粮食作物争抢土地或淡水,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正加紧研究如何利用其制造生物能源。不过,由于海藻中的主要多糖化合物不易被微生物代谢,其应用受到限制。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