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免疫学》:发现肿瘤囚禁免疫细胞的窝点!华人科学家发现,瘤内缺氧区域吸引和封闭免疫细胞,并进行免疫抑制重编程

Hongyan Zou等人揭示,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缺氧区域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布状态和免疫抑制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3-07-19

PNAS:将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元有助于中风后的运功功能恢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大脑中称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元可成功恢复小鼠中风样损伤后的大脑功能。这一发现表明,利用免疫细胞补充神经元可能是治疗人类中风的一条很有前

2023-10-20

Nature Biotech:新工具可预测基因编辑的成功率

自2012年CRISPR-Cas9技术问世以来,基因编辑便驶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如果将CRISPR-Cas9比作能够破坏目标基因的分子剪刀,那么base editor(碱基编辑器)可以称为

2023-06-20

甘氨酸脱羧酶(GLDC)在调节癌症能量代谢、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列腺癌症(PCa)是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转移是导致PCa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3-10-26

Cell子刊:禁食损害免疫系统,增加心脏病风险

此外,不吃早餐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

2023-09-04

Cell:研究人员通过创新蛋白聚类方法开发新型碱基编辑工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开创性地运用AI辅助结构预测,建立起基于三级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并扩展为全新的脱氨酶挖掘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该工作为蛋

2023-07-03

Nature子刊:戊二酸调控T细胞代谢,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这些结果表明,戊二酸是T细胞代谢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在改善T细胞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

2023-09-13

eBioMedicine:一种新型的近红外光免疫疗法生物标志物或能为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铺平道路

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微泡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近红外光免疫疗法的成功率,利用超声波来追踪微泡,研究人员就能确定癌症疗法尚未完全应用的区域。

2023-11-02

JITC:迄今最大规模研究发现,只要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胃癌的效果就减半

这项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的较差生存相关,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状态可能是免疫反应的预后标志。

2023-11-02

种子轮融资2600万美元,RNA编辑初创瞄准眼科遗传病,可一次靶向数千种突变

该公司并未透露技术细节,只是提到会采用设计出的新型 Cas 系统,并使用不同的 gRNA 指导 RNA 编辑。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