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免疫学》:科学家发现,CNTN4-APP竟是抑制T细胞抗癌免疫的信号通路!
研究者们分析了胃癌、肺癌等常见实体瘤患者的数据,证实CNTN4表达水平与免疫激活标志物(GZMB、CXCL9/10等)及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生存预后大多呈负相关性,APP表达水平也与患者治疗应答有关。
科学家发现“病毒模仿术”可增强免疫疗法效果
本文研究通过揭示 ZNF638 在脑胶质瘤中的关键作用及病毒模仿术的潜在机制,不仅为免疫疗法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和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家首次证实,成熟NK细胞会将杀伤性T细胞拦在肿瘤外,促进免疫治疗耐药
比利时VIB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证实了NK细胞在免疫治疗耐药性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并初步揭示了背后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找到了针对这一耐药机制的潜在治疗方案。
Nature Cancer:厦门大学刘文/夏宁邵/罗文新团队发现新的癌症治疗免疫检查点——PILRα
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达的 PILRα 通过与 T 细胞表面蛋白 CD99 相互作用,抑制抗肿瘤免疫,而阻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显著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并抑制肿瘤生长。
MN:叶克强/武胜昔团队发现,靶向tau片段的免疫疗法可减轻AD病理变化,改善小鼠突触功能和认知能力
mAbtau N368不仅可以有效降低tau P301S小鼠脑内tau N368和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还能恢复BDNF/TrkB神经营养信号通路,抑制AEP活性。
《自然》子刊:中美学者合作研究揭示,肿瘤间质液里也潜藏着抑制T细胞功能的特殊代谢物!
研究证实,设法提高癌细胞对pEtn的代谢能力(使相关代谢酶过表达)、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pEtn水平,就可有效恢复CD8+T细胞功能,进而显著延缓肿瘤生长。
通过重构宫颈癌供血系统,法米替尼“一箭双雕”,既直接抗癌又协同增效免疫治疗
总的来说,由于对三种重要促血管生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强效抑制作用,让法米替尼不仅有直接抗肿瘤能力,还通过重塑肿瘤血管系统和免疫微环境,增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的抗癌效果。
日本科学家发明鼻内疫苗,借用黏膜免疫系统打击HPV感染,有望为宫颈癌治疗带来非侵入性新疗法
这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了鼻腔黏膜免疫与生殖道之间的交通网络,通过阳离子纳米凝胶这一高效递送系统,将治疗性抗原和免疫佐剂“快递”到疾病发生的“前线”,从而实现了对宫颈癌的精准打击和长效控制。
《自然·免疫学》:胆固醇,能给抗肿瘤免疫“加油”!最新研究发现,“胆固醇动员”是经典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激活抗癌免疫应答的基础
研究者们也在实验中证实了AXL抑制剂(bemcentinib)的抑癌效果,而且有些意外的是,对AXL抑制剂抑癌作用影响更大的竟然是CD4+T细胞,但CD8+T细胞也同样不可或缺。
:一款加了黄精多糖的复合红茶,调节免疫与肠道菌群,帮小鼠延缓骨质疏松
本研究发现富含黄精多糖的复合红茶饮料通过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改善去卵巢小鼠的疼痛、骨微结构及骨代谢指标,能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