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隔山打牛!日本科学家发明鼻内疫苗,借用黏膜免疫系统打击HPV感染,有望为宫颈癌治疗带来非侵入性新疗法
来源:奇点糕 2025-11-14 11:20
这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了鼻腔黏膜免疫与生殖道之间的交通网络,通过阳离子纳米凝胶这一高效递送系统,将治疗性抗原和免疫佐剂“快递”到疾病发生的“前线”,从而实现了对宫颈癌的精准打击和长效控制。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尽管预防性HPV疫苗已成功筑起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但对于已然存在的HPV感染以及由HPV诱发的宫颈癌却无明显治疗作用,仍然需要一种新的疗法来将HPV“斩尽杀绝”。
依旧从疫苗中寻找解法的话,传统的注射疫苗擅长激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但对女性生殖道这类黏膜部位的守护却常常力不从心。
面对这一挑战,日本千叶大学的Hiroshi Kiyono、Rika Nakahashi-Ouchida团队有了一个点子——能否通过一个远离生殖道、且易于操作的入口,远程激活宫颈局部的免疫防御?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鼻腔,这个通往黏膜免疫系统的“特快专列”,并成功研发了一种基于阳离子纳米凝胶(cCHP)的鼻喷式治疗性HPV疫苗,最新研究结果于今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1]。
这款鼻内疫苗使用cCHP封装靶向E7癌蛋白的抗体,同时包含能够激活CD8+T细胞的STING激动剂为佐剂。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够高效诱导包括生殖道在内的器官组织发生针对HPV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有效阻止小鼠宫颈癌的发展,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展现出诱导长期免疫记忆的潜力,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宫颈癌治疗方法。

将疫苗喷入鼻腔,却能防治宫颈癌?
这听上去犹如“隔山打牛”,背后依托的实际上是一个名为黏膜免疫系统的精密网络。
简单来说,我们的鼻腔、呼吸道、肠道和生殖道等黏膜组织,共享着一套“联防联控”的免疫机制。在鼻腔黏膜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会获得特殊的归巢信号,如同被赋予了明确的行动指令,通过血液循环,精准地迁移并驻守于生殖道等远端黏膜部位。该团队此前关于疱疹病毒的工作已证实,经鼻腔免疫确实能在生殖道产生比皮下注射更强效的保护力。这正是本项研究选择鼻喷给药途径的核心理论依据。
这次,针对宫颈癌,研究者们选择的攻击目标是HPV16病毒所表达的E7癌蛋白。
E7癌蛋白由HPV16感染后整合到细胞中,通过与抑癌蛋白p53、pRb互作使其失活,来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增殖调控,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最终癌变。在HPV16诱发的宫颈癌细胞中,E7癌蛋白持续、稳定地表达,这使其成为了一个完美的靶子。以E7癌蛋白为目标,就能训练免疫系统精准识别并清除那些已经叛变的宫颈癌细胞。
为将E7抗原安全有效地递送到黏膜免疫系统,研究团队使用了阳离子纳米凝胶(cCHP)。
cCHP由携带胆固醇基团的支链淀粉构成,这些分子在水中会通过疏水作用自组装成球形的纳米颗粒,其内部疏水的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将疫苗抗原(如E7蛋白)包裹起来,起到保护作用。由于cCHP表面带正电,它能轻松吸附在带负电的鼻腔黏膜表面,通过缓释抗原来持续激发免疫应答。

然而,对抗肿瘤,光有抗体还不够,还得下死手才行。为此,研究者在疫苗配方中加入了c-di-AMP作为佐剂,与cCHP-E7进行孵育形成复合物(并非封装在cCHP里)。c-di-AMP是一种STING激动剂,可以通过作用于STING是强力唤醒体内负责肿瘤杀伤任务的CD8+T细胞。
那么,这套cCHP-E7+c-di-AMP的配置如何呢?
研究者首先在小鼠模型中进行检验。他们发现,通过鼻腔接种此疫苗后,小鼠不仅在脾脏和颈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产生大量的E7特异性T细胞,在宫颈阴道局部组织中也能够检测到这些“特种部队”T细胞的显著聚集,它们能分泌颗粒酶B和干扰素-γ等多种效应分子,具备强大的杀伤潜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理论上的免疫优势能否转化为真实的抗癌效果?
肿瘤模型实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一种将HPV阳性肿瘤细胞原位植入小鼠宫颈的模型中,接受鼻喷疫苗治疗的小鼠,其肿瘤生长得到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和重量远小于未免疫的对照组。
深入探究其机制发现,疫苗诱导产生的E7特异性T细胞能够成功浸润到肿瘤组织内部,它们一方面通过释放细胞毒素直接杀伤癌细胞,表现为肿瘤内凋亡细胞增多;另一方面还改变了肿瘤微环境,提高杀伤性T细胞相对于免疫抑制性T细胞的比例,从而为免疫攻击扫清障碍。
一款优秀的治疗性疫苗,还需要能够防复发,这就依赖于免疫记忆的形成。令人振奋的是,研究者在初次免疫六个月后的小鼠体内,依然能在生殖道检测到高水平的E7特异性记忆T细胞。当再次用肿瘤细胞挑战这些小鼠时,它们的肿瘤发生率更低,生存期显著延长。这表明,这款鼻喷疫苗成功地为机体建立了持久的免疫监视哨,能够对肿瘤复发做出快速反应。

最后,为推动这项研究向临床应用迈进,团队在食蟹猴身上进行试验。他们使用一种同样适用于人类的鼻腔喷雾装置对食蟹猴进行免疫。结果同样令人鼓舞,接种了cCHP-E7+c-di-AMP疫苗的猴子,其血液和宫颈局部组织中均诱导出E7特异性的多功能T细胞,并且其中关键的CD8+T细胞免疫反应在末次免疫后至少能持续四个月。
这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了鼻腔黏膜免疫与生殖道之间的交通网络,通过阳离子纳米凝胶这一高效递送系统,将治疗性抗原和免疫佐剂“快递”到疾病发生的“前线”,从而实现了对宫颈癌的精准打击和长效控制。
若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人体中得到验证,这款鼻喷疫苗有望为宫颈癌治疗带来范式转变,提供一种非侵入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替代手术方案。此外,cCHP纳米凝胶递送系统还可作为靶向其他病原体的鼻腔疫苗平台,并应用于更广泛的临床领域[2]。
参考文献:
[1]Rika Nakahashi-Ouchida et al. ,Cationic nanogel–based nasal therapeutic HPV vaccine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Sci. Transl. Med.17,eado8840(2025).DOI:10.1126/scitranslmed.ado8840
[2]https://www.cn.chiba-u.jp/en/news/press-release_e25111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