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类新型循环细胞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众多独特的循环细胞团,没有致癌性,而是由源自肿瘤组织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组成的。
Cell Rep: 致癌基因BRAF突变介导了黑色素瘤的侵袭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这也是导致大部分患者死亡的根源所在。近50%的黑色素瘤存在BRAF基因的激活性突变,而最常见的突变形式是第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即BRAFV600E突变,该突变会导致B
Science: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肠道微生物最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及在炎症性肠炎(IBD)等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双胞胎中该疾病的发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遗传-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该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人体基因组的信息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构成,进而发现在肠炎发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慢性的变化。
cell:细菌的脂多糖是如何进入胞浆激活天然免疫系统的?
在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宿主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识别外源微生物信号,其中包括位于细胞膜表面的Toll样受体,这类受体能够识别胞外的微生物组分,比如LPS。另外还有一些存在于胞浆中的受体,它们能够特异性识
生物谷专访中科院“肿瘤捕手”团队负责人胡志远教授
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2015)榜单,液体活检光荣上榜,为此,很多实验室把液体活检作为了研究方向,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与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最受瞩目的生物标志物。
精准防控,从病房开始构筑脑卒中二级预防网络:“从规范到实践: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中期报告发布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国脑卒中大会”迎来了第六届盛会。
生物谷专访香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关新元主任
来自香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关新元主任从事人类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0余年,曾在国际上首创显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并结合杂交筛选技术,鉴定了多个染色体区带扩增区内的癌基因
“魏则西事件”警示我们,是时候起底“人性之恶”了!
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在今年的劳动节期间,刷屏的不再是高速上的堵车、景区的观光人次,取而代之的却是令人感到惋惜的"魏则西事件"。
生物谷专访汕头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
液体活检因其无创性、准确性、动态性及其可行性在2014年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极大关注,2015年CSCO会议上更是大热。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液体活检技术能否开辟治疗新方法来提前诊断结果?
【重大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家族又添新成员 & 组蛋白丁酰化新功能诠释
近年来,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课题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发现了多种组蛋白密码,极大丰富了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在刚刚上线的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该课题组又同时报道了三项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