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605_0_18_10

关于公布生命科学部2020年度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专家的通告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规定,现公布生命科学部2020年度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专家名单:艾连中 艾庆辉 安黎哲 白  凡 毕彦超 毕  阳 蔡时青 曹胜波 曾庆银 常  兴陈  刚 陈光水 陈国强&n

2020-08-24

黄三文:用大数据精准培育“你的菜”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办公室的一面白色玻璃隔断上,用马克笔写着一组杂交育种模式图。这是多年前,他写下的关于“优薯计划”的创想。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马铃薯是依靠薯块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优薯计划”将用二倍体自交系替代

2020-07-16

专访徐文贵教授:核医学时代下,癌症并不可怕

 国家癌症中心的全国癌症数据告诉我们,2019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400万人,平均每天有大约1万个的家庭必须承受这令人绝望的消息——癌症,早已成为21世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问题之一。

2020-07-1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当选2020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于近日当选为2020年德国国家科学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

2020-07-10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0年度全球科技创新英雄榜发布

美国东部时间 6 月 17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第 20 届 Innovators Under 35 评选结果,即 2020 年度 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在此次的 35 名上榜者中,共有 5 位华人,他们分别是香侬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李纪为、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泓、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机械科学与工程系

2020-06-19

珀金埃尔默大中华区诊断业务总经理徐晔:疫情、战略、未来、职场

哪怕是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里也是可以深度合作的

2020-06-10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生命科学部总经理刘疆:领域内将有强烈的自动化需求

↑↑↑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生命科学部总经理刘疆疫情除了让所有企业的弹性及抗压能力倍受考验之外,企业本身所选择的“赛道”也成为了企业能否在疫情中扛起大旗的关键。运用广泛的生命科学行业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优质赛道。在整个“人类共同体”与新冠病毒的这场战役中,生命科学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突破病毒防线的“利器”。一直深耕生命科学行业并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的珀金埃尔默,在这

2020-06-04

《柳叶刀》总编:指责中国是病毒传播源头的说法,没有用也不真实

《柳叶刀》总编霍顿:有些人正在指责中国是疫情传播的源头,其实指责并没有用也并不是真实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与中国政府合作来了解疫情,来竭尽所能确保疫情不会卷土重来。中国自己不想看到疫情的暴发,也不应为此负责。如何评价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与美国经历?如何对待屡屡出现的“病毒起源阴谋论”和“责任论”?在5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专访国际顶尖医学

2020-05-02

2020年春天,这些“舌尖上的院士”都很忙

2020年的春天有一些特殊。疫情使得人们更多时间待在家中,延缓了各地开工的步伐,也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压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有一群科学家一直忙碌着——他们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舌尖上的院士”。每年12月,“米院士”袁隆平都会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进行为期4个月的科研攻关。今年也不例外。哪怕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90岁的袁隆平仍然

2020-05-02

7位华人学者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

当地时间4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有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分别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黄永刚(Yonggang Huang)、华泰立(Terence Hwa)、 曹颖(Doris Y. Tsao)

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