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我国学者发布首个抗性淀粉靶向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数据
这项研究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到鉴定与之相关的微生物,到建立微生物及其产物和宿主表型之间因果关系,给出了微生物相关疾病机制和干预研究的完整证据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NAFLD的发病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FIBP可能是肺腺癌放射治疗的一种新的干预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肺腺癌是NSCLC的主要亚型。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德曲妥珠单抗治疗晚期肺癌II期研究数据发布,中位缓解持续时间长达近17个月
这年头的抗癌靶向药,只治疗单一类型癌症可不够。对于那些出没在多种癌症中,驱动癌细胞作恶的关键基因突变,靶向药们也要不断转战才行。
Cell Death and Disease: WFDC3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雌激素/ERβ通路靶向治疗的指标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具有很高的转移风险。男性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女性性激素的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与发生CRC的风险较低相关。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EZH_005/hnRNPA1/Gprc5a轴可能是肠I/R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
肠缺血/再灌注(I/R)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临床问题,可导致肠道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虽然急性肠缺血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是可以逆转的。
科研人员构建出全新的纳米载体靶向效率的高精度可视化评估方法
纳米制剂的分布和肿瘤结构密切相关,对肿瘤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确认肿瘤血管网的结构有助于优化给药策略。该研究揭示了肺转移瘤的三维结构变化,弥补了跨尺度肿瘤成像分析方法学上的缺失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DDK的概念可以提高肝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已被公认为全球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根治性切除、介入治疗、肝移植到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JTO:德国科学家发现基于miRNA的液体活检或可用于肺癌早筛!
综上,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小RNA的血液检测模型miLung,准确性高,可用于用于吸烟人群的肺癌筛查。此外,通过干血斑采集证实,miLung在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中的检测效果是一样的,也就说miLung
免疫+同步放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超2年,助力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长生存
这项由日本学者开展的研究显示,将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改为度伐利尤单抗+同步放疗(60Gy),并接续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1年,可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25.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