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通过确定人类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重症肌无力的理解,还揭示了自身抗体攻击离子通道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希望。
Nature:基于DNA中的结构变异,提出一种新的乳腺癌分类系统
在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新诊断病例的10%)通常被认为是最难成功治疗的,并且往往早期复发。激素受体阳性癌症是最常见的,通常可通过激素治疗、化疗、手术和放疗的组合成功治疗。
会“变身”的弹性蛋白纳米粒,打破细胞递送壁垒,蛋白、核酸一网打尽
研究表明,ENTER系统不仅能在体外将蛋白质、siRNA、mRNA和基因编辑工具高效、低毒地递送进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关键的原代细胞,甚至在活体动物(小鼠肺部)中也成功实现了基因编辑!
Gut:高蛋白饮食“压垮”癌细胞!中山大学团队发现,高蛋白饮食可通过抑制AKT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高蛋白饮食可使肿瘤中mTORC1通路激活,AKT通路则受到明显抑制,且S6K1的存在是高蛋白饮食抑癌的必要条件。
Nature:科学家揭秘4亿多年间代谢在塑造酶类结构演变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和进化基因组学的方法揭示了代谢特性如何在4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塑造酶的结构演变。
G蛋白偶联受体动态激活机制研究获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受体构象变化的时序/动态过程,突破了传统“两态模型(非激活/激活)”的理论框架,发现了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活存在多步骤动态路径的重要特征。
Nature:成功构建出人类DNA非交叉重组图谱
所有人类遗传多样性都可以追溯到重组和从头突变,即存在于孩子身上但不存在于父母身上的DNA序列。该图谱显示,突变在DNA混合的区域附近升高,因此这两个过程高度相关。
科学家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毒蛋白竟能抑制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聚集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CagA,在致癌这一功能之外,竟然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等致病性淀粉样蛋白的聚集。
Cell:叶子璐等开发单细胞蛋白组学新技术,实现单细胞蛋白质周转的全局分析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新技术——SC-pSILAC(单细胞脉冲稳定同位素标记),首次在单细胞水平实现了蛋白质丰度与蛋白质周转速率的同步精准测量,为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维度与视角。
Science:颠覆传统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Genome-Shuffle-seq的高效生成与精确检测
这项技术通过集成一类名为“Shuffle cassette”的基因组构件,将多个SV诱导事件以高通量的方式集成到细胞群体中,并能利用特定的条形码系统,在不同的细胞内追踪这些变异的发生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