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选择性JAK1抑制剂治疗炎症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GI)疾病的总称,可导致胃肠道慢性炎症的复发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IBD最常见的两种形式,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干预才能使患者保持缓解状态。

2023-05-22

醛缩酶立体选择性新机制及分子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冯雁团队的研究成果 “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L‑Threonine A

2023-05-19

​Nature子刊:徐华强/庄友文团队揭示过敏毒素识别补体受体系统的分子模式和选择性机理

该研究首先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方法获得了C3a结合C3aR,无配体结合的C3aR和C5a结合C5aR1分别偶联下游Gi蛋白异源三聚体的高分辨率复合体结构,结合大量突变研究结果,该团队解释了过敏毒素识别补体

2023-05-16

Science子刊:揭示黏连蛋白在白血病中调节选择性剪接过程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黏连蛋白与已知的剪接因子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与独特剪接模式的公共数据集的相关性,且黏连蛋白的降解会导致剪接过程的明显改善,这并不依赖于对转录的影响效

2023-03-15

Nucleic Acids Res:选择性剪接机制或有望补偿特殊基因功能的缺失 有望帮助开发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新型疗法

来自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选择性剪接机制(alternative splicing)或有望补偿基因功能的缺失。

2023-03-02

新一代高选择性ROS1抑制剂来了

他们通过一系列临床前实验显示,NVL-520对多种ROS1融合及其耐药性突变均有效,抑制效力可达到目前临床使用ROS1抑制剂的10-1000倍,并能穿透血脑屏障发挥药效。

2023-03-10

徐华强/蒋轶/段佳团队合作新发Nature子刊:内皮素受体多肽识别选择性的分子机制获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临港实验室研究员蒋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段佳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uc

2023-03-13

Cell Discovery:揭示腺苷受体A2BR结合内源选择性配体的分子机制

研究解析了腺苷受体家族A2BR受体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腺苷(ADO)和选择性激动剂小分子(BAY 60-6583)并偶联改造型Gs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分别为3.2埃和2.9埃。

2023-01-15

基石药业高选择性RET抑制剂普吉华®(Pralsetinib)在中国台湾获批

2022年8月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的ARROW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普吉华®在包括胰腺癌、胆管癌在内的RET融合阳性的多种实体肿瘤患者中,均显示出广泛且持久的抗肿瘤活

2023-01-17

中科院化学所汪铭团队开发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9是基于细菌/古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而开发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