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蛋白质第一人”许锦波归国加入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室
3月23日,美国芝加哥丰田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许锦波在“AI科技年会”上的演讲中宣布归国加入国家级实验室,并分享了AI预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沿革与最新进展。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视网膜年龄差距或可预测寿命长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殊不知还可以通过眼睛洞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死亡风险。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是最近发表在眼科领域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BJO; IF=4.638,JCR分区Q1)上,题为“Retinal age gap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mort
PLoS Biol:科学家在三种不同的神经波中揭示嗅觉处理的过程
2022年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神经元振荡的研究对视觉、听觉和机体感觉机制的理解非常重要,然而,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研究往往相对滞后,因此,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电生理学特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刺激所驱动的高频振荡是否在气味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题为“Smell-i
Sleep :睡眠纺锤波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睡眠纺锤波,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大量发生的大脑活动,与认知功能有关。可以通过在头皮上放置非侵入性电极的脑电图(EECs)进行评估。睡眠纺锤波被认为是一种“指纹”,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具有高度遗传性,并且在夜间趋于一致。但目前对于确定哪些睡眠纺锤波参数是重要的还没有共识。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负担上升,迫切需要一种敏感
MBD2缺乏通过miR-345-5p/atf1轴减轻高糖损伤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仍然是劳动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是明显的血管异常,而且微血管并发症可引发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
科学家首次发现,口腔和肠道中特定微生物为了生存,能表达让阿卡波糖失活的酶
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药,万万没想到还是被肠道菌群打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Mohamed S. Donia教授及其团队和其他合作单位,在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化学以及结构学等实验分析,发现部分人群的口腔和肠道中天然存在抑制阿卡波糖活性的细菌,它们通过表达阿卡波糖磷酸酶使之失活,减
Nature:揭示人类微生物组对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口腔和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后能失活阿卡波糖,并潜在地影响该药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对人类微生物组中细菌成员的影响。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药!拜耳Eylea(阿柏西普)在欧盟和日本申请新适应症:疗效高于激光手术!
ROP特征是血管生长不完全,导致眼内VEGF水平升高及血管异常生长。Eylea是一种VEGF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