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孙宝林/于丹/舒雪琴等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调控万古霉素耐药性发生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利用修饰组学分析鉴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NOS内源NO的S-亚硝基化修饰靶点,揭示了细菌NOS及其内源产生的NO通过介导靶蛋白的S-亚硝基化修饰以促进万古霉素耐药性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
Advanced Materials:洪佳旭/何耀团队在眼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首次实现ASO向人类耐药菌的特异性递送
该研究利用了细菌特异性ATP结合盒(ABC)糖转运体,通过将ASO搭便车到α(1-4)-糖苷连接的葡萄糖聚合物(GP)上,从而让细菌选择性摄取并内化ASO。
上海东方医院徐美东团队揭示了Linsitinib可能为顺铂耐药的口腔鳞癌患者提供有前景的联合治疗选择
口腔鳞状细胞癌作为食道癌最常见的亚型(84%),仍然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区域层面上,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口腔鳞癌患者经历了最重的疾病负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小平:circPTPN12促进癌症的进展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性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肾细胞癌症状轻微,近30%的患者在最初的病理诊断时有远处转移。
Science子刊:孙钰/黄熹团队发明机械纳米手术技术,利用磁控碳纳米管治疗耐药胶质母细胞瘤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有超过一半的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会发展出先天性或者获得性替莫唑胺抗性。而此方法在两种抗药性的小鼠模型中都显著地提高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为治疗抗药性胶质母细胞瘤提供了新手段。
STTT:靶向表观调控因子,克服肿瘤耐药
该综述论文总结了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与肿瘤耐药性的关系,对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的分类与功能进行了总结
科学家揭示了吉非替尼/奥希替尼(GR/OR)的获得性耐药新机制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癌症组织学类型,约占癌症患者的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作为NSCLC中的重要致癌驱动因素,为晚期疾病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导向治疗模型拉开了帷幕。
《胃肠病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团队破解“癌王”对常用化疗药物耐药之谜!
这项研究揭示了UBE2T介导的泛素化,促进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出了一种靶向UBE2T的小分子抑制剂,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胃肠病学》:中国科学家破解肝癌对仑伐替尼耐药之谜,并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
本研究发现在肝癌CSCs中高表达的FZD10一方面可以通过激活β-catenin和YAP1促进肝脏CSCs的自我更新、肿瘤发生和转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c-Jun/MEK/ERK通路导致肝癌细胞对仑伐替
Clin Cancer Res:揭示某些化疗耐药性的卵巢癌细胞通过释放卵泡抑素保护邻近的癌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称为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的化疗耐药性癌细胞,发现某些化疗耐药性的卵巢癌细胞通过发送诱导耐药性的信号来保护邻近的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