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子为万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服务
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病理分型指导的放化疗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辅助临床医生对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诊疗规范化,最新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提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依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更要遵循基因检测后才可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则,即靶向治疗,检测先行。
CANCER CELL: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近段时间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circRNAs开展了相关生信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对NSCLC的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Science子刊:靶向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一种基因突变改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某些免疫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他们还发现在一种临床前模型中,用一种目前正在进行癌症临床试验的药物阻断该信号通路可以阻止这种疾病的许多特征。这些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策略,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产生或减缓其进展。
《细胞》子刊:“小恶魔”大起底!小细胞肺癌究竟为何如此凶残?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增殖速度快并且预后极差,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5%-30%,而晚期患者则不到1%[1]。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一线化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带来的效果很有限[2]。究其原因,还是科学家们对SCLC异质性特征及其背后涉及的分子通路了解的不多。想要知道的更多?那自然是像我们看图片
肝纤维化:细胞外小泡介导的窦周间隙细胞间通讯
肝脏复杂的功能活动是精心安排的,这要归功于所有肝实质细胞和非肝实质细胞群体之间结构良好的串扰。肝内不同细胞类型释放的胞外小泡(EV)旁分泌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细胞间通讯工具
梅斯医学与西安杨森爱可泰隆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罕见病领域认知与诊疗水平
梅斯医学与强生旗下杨森医药公司爱可泰隆签署了双方深度学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在满足各自战略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商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中国罕见病领域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诊疗水平
TIAM1-RAC1通过拮抗nur77诱导的BCL2构象变化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存活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除了以铂为基础的化疗外,治疗选择有限,因此获得性耐药是快速和常见的。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通过CBR3-AS1 /miR-409-3p/SOD1轴的氧化还原和DNA修复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放射敏感性
长非编码RNA CBR3-AS1在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CBR3-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