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因工程多功能外泌体诱导抗癌免疫

外泌体是自然产生的膜性小泡,来源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外泌体的直径在30到150纳米之间,携带着来自亲本细胞的大量物质。

2022-07-07

《细胞》:癌基因突变促癌的“暗箱操作”被华人科学家“曝光”了

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能够导致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基因突变。

2022-05-22

熬夜致癌的原因被发现:熬夜破坏癌基因节律,导致DNA修复效率降低,患癌风险大增

  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被扰乱的昼夜节律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熬夜会增加代谢紊乱的风险,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到精神疾病和癌症。近日,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

2022-03-01

Devel Cell:科学家揭示通过Kras癌基因介导的驱动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

来自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就解答了上述问题,研究者发现,Kras突变会促进细胞内的染色质重排,这种重排会促进组织细胞恢复到早期发育或者干细胞样的状态,并会错误地开始再生新生组织,从而引发肿瘤。

2022-02-12

Molecular Cancer :尹玉新团队发现抑癌基因PTEN编码的环状RNA,能够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

   PTEN,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之一,肿瘤数据库统计显示,PTEN基因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中共发现超过2700多种突变。作为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PTEN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蛋白合成方面的微小变化即可对肿瘤生成产生重要影响。PTEN基因敲除小鼠多脏器发生肿瘤,表明PTEN在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脂质和蛋白质双

2022-02-17

一种新的伊马替尼上调的长非编码RNA在抑制Abl癌基因诱导的肿瘤生长中起关键作用

长非编码RNA(LncRNAs)调节失调与多种人类癌症有关。Bcr-abl癌基因是人类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结果,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关。

2022-01-20

《自然》:癌基因“地震扩增”,驱动多种癌症!

 染色体外DNA(ecDNA)是一类特殊的从正常基因组上脱落下来的游离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早在1964年,人们就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观察到了ecDNA的存在 [1, 2],但由于技术受限,人们对于ecD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未能有更进一步认识。2017年Paul Mischel团队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证明,ecDNA在近一半的人类肿

2021-12-14

Nature:ecDNA“抱团行动”促使癌基因表达扩增

  一直以来大家都默认基因都是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外DNA(ecDNA)这一概念的出现可以说是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原来研究了半天,竟是搞错了方向,癌基因其实并不在我们关注的染色体上。由此,癌症研究打开了一扇新大门。ecDNA是一种存在于染色体外,高度开放的DNA 颗粒,普遍存在于人类癌细胞中。因其能通过基因扩增和改变基因调控来介导癌基因的

2021-12-08

Nature:“最强癌基因”KRAS靶向治疗耐药后,基因突变竟“遍地开花”!

 要说最近几年里,针对哪个位点的靶向治疗药物最让人欣喜,那奇点糕会毫不犹豫投票给对抗“最强癌基因”——KRAS的小分子靶向药。毕竟KRAS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胰腺癌、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都不是善茬,许多患者此前没有精准治疗药物可用。sotorasib、adagrasib这些抑制KRAS G12C突变的靶向药先行者,已经报告了不错的初步

2021-11-13

当“最强抑癌基因”遇上“超级耐药基因”!这两种基因突变,对NSCLC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肺癌仍然是全球发病数第二、致死数第一的恶性肿瘤“大魔王”,不过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指导的时代,发现灵敏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也是NSCLC诊疗进步的重要途径。近日,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医院的Reinhard Buettne团队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