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0年8月7日Science期刊精华,我国科学家同期发表3篇Science论文

2020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8月7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Science:揭示蛋白酶体控制古生菌细胞分裂机制doi:10.1126/science.aaz2532真核生物很可能是由古生菌宿主和α-变形杆菌之间的共生伙伴关系产生的,后两者分别产生了细胞体和线粒体。正因为如此,

2020-08-09

近期基因编辑研究领域重磅级文章解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Neuron:基因编辑帮助神经元延长寿命doi:10.1016/j.neuron.2020.06.036大多数神经元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出生后没有“备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它们的存活率几乎是外在地决定的,或者是由外部

2020-07-27

多篇重要文章聚焦干扰素研究领域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干扰素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NIAID-RML【1】Nat Commun:溶瘤病毒表达的I型干扰素会促进CAR-T细胞凋亡doi:10.1038/s41467-020-17011-z经基因改造后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的T细胞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然而,在实体瘤的恶

2020-07-27

多篇文章解读“铁死亡”研究领域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铁死亡”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gel Cancer Center【1】Nature:鉴定出癌细胞逃避铁死亡新机制doi:10.1038/s41586-019-1707-0化疗通过阻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死亡”来杀死它们。细胞死亡的

2020-07-23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异质性研究新成果!

癌症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其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经过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细胞呈现出分子生物学或基因方面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等各方面产生差异。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癌症异质性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pursuit.unimelb.edu.au【1】Nat Commun

2020-07-21

多篇文章聚焦肺腺癌研究领域新进展!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种,其比较容易发生转移,近年来人群中肺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本文中,小编对对科学家们在肺腺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Cell:重磅!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肺腺癌的全面蛋白质组图谱!doi:10.1016/j.cell.2020.05.043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

2020-07-21

多篇文章聚焦脂肪酸对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脂肪酸对于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性,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1】Devel Cell:重磅!科学家发现一种能有效杀灭癌细胞的特殊脂肪酸—双高-γ-亚麻酸doi:10.1016/j.devcel.2020.06.019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2020-07-23

中国科学家在CNS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解读!(2020年5-7月)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5-7月份中国科学家们在CNS三大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Cell:重磅!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肺腺癌的全面蛋白质组图谱!doi:10.1016/j.cell.2020.05.043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

2020-07-28

多篇文章聚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近期科学家们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Wikimedia【1】PLoS ONE:揭示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doi:10.1371/journal.pone.0233321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的个体中,似乎也有证据表明冠状动脉中的钙积累(动脉

2020-07-22

中国学者首次撤回Nature封面文章引关注

Nature上一次撤销封面论文花了整整8年,而这一次只用了5个月。7月22日晚11点,一度引起学术轰动、由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Nature封面论文“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正式撤稿。“最小恐龙”实为蜥蜴!该文章自3月12日发表以来争议不断。先是刊出仅24小时后,国内多位学术同行联合发表质疑文章。紧接着,一些国际同行也纷纷指出其标本分析的缺陷。最终,5个月后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