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乳房X线微钙化灶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近日,发表在肿瘤学领域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出了乳腺癌患病风险与乳房X线微钙化灶相关,微钙化灶群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绝经前妇女的估计风险更高。在绝经后女性中,微钙化灶群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与基线乳房X线检查结果病灶的密度类似。乳房X线微钙化被认为是乳腺癌的早期迹象。此项研究
Mol Cancer:揭秘环状RNA促进乳腺癌进展的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状RNA (circRNAs)在包括乳腺癌(B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环状RNA的潜在功能和BC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探索了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CircACTN4与FUBP1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原癌基因myc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s)在包括乳腺癌(B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CircRNA的潜在功能和BC进展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作者的发现揭示了USF2介导的CircACTN4可能通过增强MYC的表达而与FUBP1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CircACTN4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Cancer Res:吃东西可以改变肠道-乳腺信号调节乳腺癌发生
肥胖和不良饮食常常相伴而行,改变代谢信号,从而影响乳腺癌的风险和预后。作者最近证明了饮食模式调节了乳腺微生物区系的数量。一个重要且在很大程度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是,肠道和乳腺的微生物群是否介导了饮食对乳腺癌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对照组或高脂饮食(HFD)的小鼠之间进行了粪便移植,并在化学致癌模型中记录了乳腺肿瘤的结果。HFD诱导的促肿瘤效应,可以通过移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GPR160是一个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癌(PC)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最常见的非皮肤癌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传统的前列腺癌筛查依赖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但存在一些不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雄激素消融术和放疗仍是局部前列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雄激素消融术是一种旨在抑制激素产生或阻断雄激素受体功能的手术。早期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于雄激素,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转变为激
Theranostics:STK39通过磷酸化增加SNAI1活性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Snai1被广泛认为是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主要驱动力,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有关。这种致癌作用与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特别是磷酸化,它控制其蛋白水平和亚细胞定位。虽然多种激酶参与了SNAI1稳定性的调节,但SNAI1在肿瘤中稳定的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者的研究表明,STK39是SNAI1稳定性的关键介质,并与促进转移的细胞过程有关,强调STK39-SN
npj Precis Oncol:科学家识别出一种用于进行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特点是胰腺星状细胞(PSC)会形成致密的间质,目前科学家们并没有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来及时对该病进行诊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题为“Pentraxin 3 is a stromally-derived biomarker for de
“锋芒挑战赛”普及新辅助治疗理念 让更多乳腺癌患者走向治愈
近日,一场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名为“锋芒挑战赛”的活动落下帷幕。为期两个月的活动规模宏大,影响力深远,仅相关视频的浏览量就突破了1050万,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41家医院的1199位乳腺外科医生积极参与了活动,覆盖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的委员单位及51家保乳示范基地。
PLoS ONE:一种新型双功能蛋白或有望增强机体抵御乳腺癌的能力
2021年6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美国,乳腺癌是引发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肺癌,而且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大约有43600名女性患者或将死于乳腺癌。乳腺癌细胞会上调人类催乳素受体(PRLR),从而通过利用催乳素作为生长因子来帮助乳腺癌细胞生长,这或许就能使得PRLR成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话句话说,晚期癌细胞
Cell Rep: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或能重编程肥胖相关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系统性免疫蓝图和肿瘤微环境!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目前已经能够改善一部分癌症患者的治疗结局,但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限制就是大部分患者都不会产生反应,这部分归咎于患者机体出现的免疫抑制;而肥胖似乎是改善某些癌症患者机体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关键,但其对乳腺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