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首次解析出HIV-1基质的原子视图,有助于揭示这种病毒组装和包膜蛋白整合机制
导致艾滋病的HIV-1的组装发生在受感染细胞的内质膜层上,这是一个几何构建过程,在病毒蛋白Gag的N端基质结构域(matrix domain, MA)的引导下,从病毒Gag蛋白的三聚体中产生六聚体。
北大生命学院季雄课题组揭示BRD2介导RNA聚合酶II转录的功能机理
在本研究工作中,作者建立了BRD2蛋白质瞬时降解胚胎干细胞系,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分析发现BRD2蛋白降解导致不同基因的Pol II转录起始和延伸障碍。
病毒或能操控宿主皮肤微生物组来吸引更多的蚊子从而促进蚊媒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或能改变其感染人类和小鼠的气味,被改变的气味能吸引蚊子从而促使蚊子叮咬宿主,并摄入宿主的血液随后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个“受害者”。
Science:新研究鉴定出5504个新的海洋RNA病毒,将已知的RNA病毒门类的数量增加一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海洋中的遗传物质,鉴定出数千种以前未知的RNA病毒,并使被认为存在的病毒门类(phyla)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8日的Scienc
Cell:野生动物病毒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Virome characterization of game animals in China reveals a spectrum of emerging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这是我校医学院自建院以来首次以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名义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
Nucleic Acids Research:科研人员开发干扰HIV-1病毒组装的RNA纳米材料
近日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RNA纳米技术发展了一种可干扰HIV-1病毒在细胞膜上组装的RNA纳米材料。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 16.971),题目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ssembled RNA nanostructures for HIV-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开发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功能网络信息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杨建华教授等开发了Pol3Base数据和信息库,系统鉴定RNA聚合酶III(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P3RNA),全面解析P3RNA的互作组、表达、进化、表观转录组、疾病变异及调控网络。Pol3Base 网站整合了由不同转录因子调控的数千个 RNA 聚合酶 III 转录的 ncRNAs 转录组数据。Pol3Base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