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梁好均/鲍坚强团队开发新型DNA供体,提高CRISPR基因敲入效率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好均教授团队与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鲍坚强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pr
Immunity:识别出诱发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生物性通路
来自西奈山Icah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脑细胞和外周免疫细胞之间的串扰或能调节多发性硬化症的进展,这一研究发现解释了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彼此对话的此前未知的一种方式,或有望帮助识别出治
Nature:神经退变和脑衰老过程中神经元DNA修复新机制
近期,Nature 发表了题为:A NPAS4‐NuA4 Complex Couples Synaptic Activity to DNA Repair 的研究论文【1】,揭示了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维持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一种新型三环DNA反义寡核苷酸部分修复迪歇纳氏肌营养不良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影响1:5,000名男性出生,并与非进行性认知、行为和神经精神并存有关。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DMD基因编码多种DMD蛋白(DP)。
Nature: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从2万年前项链中复原古人类DNA
该研究报告了从俄罗斯丹尼索瓦洞一个约2万年历史的鹿牙坠饰中复原的古代DNA,表明它可能曾为一名有亚欧大陆北部祖先的女性所佩戴。这些发现来自一种创新的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为鉴别持有物品的古代个体的身
Science:揭示细胞耐受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性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对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耐受背后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论或能重新引导科学家们以DNA复制为靶点来开发治疗人类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
Science子刊:上海交大叶菱秀团队揭示抗体基因缺失和插入事件的DNA修复机制
因为片段的缺失和插入会影响抗体基因可变区的长度,其中互补决定区的长度变化对抗原抗体的结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机制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人为引入DNA 核酸外切酶Trex2或条件性敲除DNA 聚合酶
Blood Cancer Discov:科学家发现对于淋巴瘤发生非常重要的分子通路
来自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一种对于人类淋巴瘤发生非常重要的通路,研究者发现,MYC能激活下游的通路,从而化学性地修饰名为eIF5A的蛋白质。
Nature:新研究发现STING信号通路在癌症转移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STING细胞信号通路在阻止休眠的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逃离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发展为侵袭性肿瘤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表明激活STI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