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介入治疗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三种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2020年新诊断结直肠癌190万例,既往结直肠癌93.5万例。全球CRC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年增长率为3.2%,从1999年的783,000例开始,到2020年增加到180万例;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
Nature子刊: 3412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综合分析
2019年,估计有超过14.5万例结直肠癌(CRC)病例,超过5.1万人死亡,使其成为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无论男女。在被诊断为患有远处疾病的患者中,5年的总存活率保持在14%,这促使人们努力通过更好地了解CRC生物学来改进治疗方案。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启动“新巢计划” 可通过基因筛查200余种严重遗传病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启动一项“新巢计划”,发布了新生儿单基因遗传病筛查方案,其筛查范围更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根据多年来收治的遗传疾病患儿情况的摸底调查,结合世卫组织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原则等,自主研发设计靶向测序方案,针对我国相对常见的200余种发病较早、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可干预的严重遗传病进行筛查,涉及明确致病基因500余
JAMA子刊: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低危人群常规筛查肺癌,会导致过度诊断治疗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19%,是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就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能从整体上降低肺癌病死率[2]。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就推
6个健康步骤或能帮助人群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发生
结肠癌或许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但我们能采取一些方法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癌症发生的原因,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将会有106,180例结肠癌病例以及44,850例直肠癌病例,同时将会有52,580患者因结直肠癌而死亡。
Molecular Cancer: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全球范围内,因癌去世的患者,每二十位中就有一位是死于食管癌!食管鳞癌占全世界食管癌病例的80%以上,在东亚和非洲地区尤其高发。其中,在中国,食管鳞癌是发病率第六,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食管鳞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鳞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鳞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
AJP-GLP:中草药中的大黄素可预防小鼠的结肠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中草药中的活性化合物,大黄素(emodin)可以预防小鼠的结肠癌。他们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大黄素能够减少促瘤性巨噬细胞(一类能够促进肿瘤发生的免疫细胞)的数量。
Molecular Cancer: LncRNA MIR100HG与hnRNPA2B1相互作用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与肿瘤转移和耐药相关的过程,其中非编码RNA(NcRNAs)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者先前的研究表明,miR-100和miR-125b嵌入ncRNA宿主基因MIR100HG的第三内含子,在结直肠癌(CRC)中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具有耐药性。然而,MIR100HG转录本本身是否在西妥昔单抗耐药或EMT中起作用尚不清楚。
JNCI Cancer Spectrum:20岁开始,多胖一年,多一年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胖得越久,风险越高!
众所周知,肥胖,乃万病之源。早在几十年前,肥胖或超重就已被确定为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各种重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