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双氢青蒿素通过M6A甲基化诱导星状细胞铁死亡来减轻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长期肝损伤后在肝脏形成瘢痕组织的结果,是肝病发展为肝硬变、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关键阶段。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和肝实质结节形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分泌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消除活化的HSCs被认为是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

2022-03-29

Cell Metabol:揭示淋巴瘤通过胞囊泡所介导的新型致癌机制

来自日本东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胞外囊泡对淋巴瘤的发展和恶性进展的新型作用机制。

2022-03-31

中南大学: 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介入治疗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三种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2020年新诊断结直肠癌190万例,既往结直肠癌93.5万例。全球CRC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年增长率为3.2%,从1999年的783,000例开始,到2020年增加到180万例;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

2022-03-27

胆管癌患者治疗新选择!基石药业艾伏尼布片在博鳌乐城完成首例患者用药

3月22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2616.HK)宣布,其全球同类首创药物艾伏尼布片(拓舒沃®)已在博鳌超级医院开具首张处方,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用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艾伏尼布片在国内的首次临床应用,也是在美国以外开出的首张处方。

2022-03-22

Gastroenterology:实现深度学习在结节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邵春奎教授、陈健宁副主任医师团队联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韩蓝青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结节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该技术通过构建HnAIM模型(Hepatocellular-nodula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智能诊断肝细胞结节,达到了高年资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可有效辅助病理诊断,成

2022-03-23

Science子刊:揭示胞外基质蛋白调节周组织中的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控制自然杀伤(NK)细胞---它们是身体先天免疫反应的一部分---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和实体器官移植物相互作用的因子。这一成果可能用于帮助保护人们免受癌症、入侵的病原体、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的影响。

2022-03-23

周末补觉可缓解非酒精性脂肪

众所周知,熬夜伤身,在现在社会和工作压力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通过在周末睡更长的时间来弥补一周中睡眠不足的影响,近日有研究发现,周末补觉(Weekend Catch-up Sleep,WCUS)对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益处。睡眠时间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肝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

2022-03-21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HUWE1可以同时拮抗异常铁蓄积和铁死亡减轻急性损伤

肝损伤和肝细胞死亡是所有肝病的共同特征。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公认的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器官移植的技术特点,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因此,了解肝移植中I/R等急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肝脏的细胞死亡主要是通过细胞凋亡或坏死来实现的。

2022-03-26

科学家揭示了M1-巨噬细胞胞囊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积聚和治疗作用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尽管在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GBM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5-1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不到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来治疗GBM。

2022-03-26

Nature子刊: 科学家最新揭示Kindlin-2缺乏可保护小鼠脂肪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肝脏甘油三酯(TG)过度积聚为特征,描述了一系列进行性肝脏疾病,包括肝脏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和终末期肝病。尽管多个分子靶点已被提出并被证明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NAFLD。

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