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SLC7A11治疗骨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前景
骨肉瘤(OS)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20世纪70年代,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结合手术切除显著提高了OS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研究揭示深海锰结核区沉积物微生物代谢和适应机制
全球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因富含多种战略性金属,这些资源被认为是当今最具开发潜力的海底矿床类型。而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水深4000至6000米的深海平原,一般远离陆地,生产力极低。近半个世纪以
《自然》重磅:靶向药“无心犯大错”!哈佛团队揭示肺癌靶向药介导部分癌细胞基因加速突变的关键机制
研究者们发现,各种治疗NSCLC时常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类靶向药,会诱导DTPs高表达APOBEC3A,而它会促进癌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增多,使癌细胞基因组更不稳定,更可能“进化出”耐药突
全球首例治愈:浙大团队发现罕见病新致病基因,创新研发靶向药物
一系列的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也证明:在同等给药量时,相比此前已用于临床的 IL-1 通路抑制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和卡纳单抗(canakinumab),“利来西普”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Science子刊:殷宪振/张继稳团队构建全新的纳米载体靶向效率的高精度可视化评估方法
纳米制剂的分布和肿瘤结构密切相关,对肿瘤的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确认肿瘤血管网的结构有助于优化给药策略。该研究揭示了肺转移瘤的三维结构变化,弥补了跨尺度肿瘤成像分析方法学上的缺失,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荧光
Nature:靶向蛋白CypA的药物有望治疗包括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在内的一系列痘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皮尔布赖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痘病毒如何逃避人体细胞的自然防御功能时,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比目前的治疗方法更持久。在此之前,他们发现痘病毒如何
ACS AMI:吾麦尔·亚森/朱新远团队开发超分子嵌段共聚物载体进行可见光诱导的基因递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维吾尔族老师吾麦尔·亚森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教授团队通过在客体分子中引入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基团开发了一类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的阳离子型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基因载体,赋予了基因载体可见
STTT:傅阳心/刘龙超/乔健开发靶向CLDN18.2的细胞因子前药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靶向CLDN18.2的IL-2前药——CLDN-ProIL2,通过CLDN18.2抗体和IL-2前药的“双靶向”,提升了CLDN单抗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IL-2的安全有效递送。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靶向DNAJB6亚型可以治疗肢体带状肌营养不良
D1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D1)是由DNAJB6基因的主要遗传突变引起的。LGMDD1患者的发病年龄范围很广,可能有近端或远端为主的无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