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精神卫生》:复旦团队发布首个重度抑郁症的时空分型,可帮助预测疾病走向,指导个性化治疗

本研究利用高质量、大规模的MDD影像队列数据,使用SuStain算法,首次建立了可靠的基于神经病理结构的MDD分型与时空演化轨迹

2023-10-27

Nature子刊:孙兵团队等揭示“晒太阳有益于哮喘治疗”的新机制

在临床方面,研究团队通过收集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发现,血浆中α-MSH与PBMC中ILC2的数量及IL-33激活ILC2s产生II型细胞因子的能力呈负相关。

2023-09-18

长期研究数据证实,氘可来昔替尼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与安全性可持续三年

POETYK-PSO长期扩展试验显示,持续接受氘可来昔替尼治疗三年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至少改善75%的临床应答率维持在73.2%。

2023-10-16

临床试验再次证实裸盖菇素对重度抑郁症有效,全新疾病管理范式有望诞生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迷幻小蘑菇”提取物裸盖菇素非常看好,它在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治疗潜力。

2023-09-04

科学家揭秘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度抑郁的机制

这项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扭转大脑中ACC异常的信号传导方向快速缓解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这一异常与抑郁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重度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和对SNT治疗响应的预测因素。

2023-06-25

Psychol Med:科学家识别出了指示人类重度抑郁症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来自高丽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识别了一种基于神经成像的生物标志物,其或能彻底改变人类重度抑郁症的诊断。

2023-07-10

哈佛团队发现,氯胺酮治疗难治性重度抑郁症响应率达55.4%,不劣于电休克疗法

对于难治性重度抑郁症(通常定义为对两种及以上的抗抑郁药物响应不佳),电休克疗法(ECT)是最有效、最快速的疗法之一,但是由于可用性有限、社会污名化和对认知障碍不良事件的担忧,ECT未能得到充分推广和使

2023-06-21

哮喘高峰论坛落地杭州,全面关爱患者,助力长期规范诊疗

5月2日是第25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个哮喘患者”。为了改变我国哮喘长期以来诊疗控制不足的局面,国内外众多呼吸科专家在4月29日齐聚杭州,共同参与&ldquo

2023-04-30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新可来®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症注册申请

美泊利珠单抗通过与IL-5结合,阻断IL-5与嗜酸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使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2023-03-14

Nat Commun: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受体或与人类哮喘及炎性肺部疾病相关

来自克利夫兰诊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抑制免疫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或许有望提供治疗人类严重哮喘的新型策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