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丘奇团队开发酶促RNA合成平台,扩展RNA疗法潜力,已成功合成siRNA药物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并优化了一种水基、无模板的酶促RNA寡核苷酸合成平台,作为传统化学合成法的替代方案
Nature子刊:魏文胜团队开发不依赖脱氨酶的嘧啶碱基编辑器——TBE
通过优化连接氨基酸、引入具有合成倾向性的DNA聚合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编辑效率与编辑纯度。全面评估显示,TBE在基因组或转录组水平上都不会导致严重的脱靶编辑,这表明其具有高度的编辑特异性。
破解磷酸酶“不可成药”难题:张灏团队建立抗体导向RNA激活递送系统,逆系转赫赛汀耐药
研究显示,RNA激活术能够成功激活PTPRO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包括HER2、HER3、SRC等在内的多个耐药基因,从而逆转赫赛汀的耐药性。
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确定大蒜26种活性成分与503个潜在靶点,取交集获83个治疗ALD潜在靶点,经GO、KEGG分析及实验验证,表明大蒜可能借抗炎和促乙醇代谢抵御ALD。
粘多糖症相关溶酶体乙酰转移酶的跨膜催化机制
该工作解析了以二聚化的形式存在的HGSNAT。HGSNAT整体形状类似大写字母“M”,是全新的折叠结构。研究发现,HGSNAT的跨膜螺旋形成亲水性的跨膜通道。
Sci Adv丨吴允昆/郑清炳等解析不同噬菌体蛋白调节细菌DSR2抗噬菌体防御系统NADase活性的机制
本研究基于多结构与功能比较分析,破译了DSR2组装、TTP介导DSR2激活及DSAD1介导DSR2抑制的详细分子机制,提出了DSR2 NADase活性调控的模型。
α-羟甲基酮类化合物的酶促合成及转化应用方面获进展
该团队构建了一锅多酶反应体系,解决了多酶体系的匹配难题,实现了对映选择性互补的1,2-二醇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且产物对映选择性达到97-99% ee、分离收率为52-97%。
上海交大凌代舜/李方园团队开发人工代谢酶,用于肿瘤细胞特异性代谢治疗
该研究在癌症治疗中引入了一种创新范式,通过人工代谢酶的干预,肿瘤细胞在代谢上被重新编程,以自主调节并直接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用于肿瘤细胞特异性代谢治疗。
Aging Dis:传统中药牛膝中的活性成分联合透明质酸水凝胶,为骨关节炎患者带来软骨再生新希望
研究发现,0.5 mg/mL的Cyaonoside 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3天,可增强其成软骨分化能力,搭载该诱导细胞的透明质酸水凝胶系统,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展现出促进软骨修复与再生的良好效果。
Bioact Mater:载双金属簇酶的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可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策略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ph依赖的DMSNs系统,装载了cu掺杂的簇酶,旨在通过清除ROS和防止炎症环境中YAP的降解来保护关节软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