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聂广军/潇团队使用细菌来源纳米囊泡增强肿瘤疫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OMV的纳米颗粒在诱导训练免疫以增强肿瘤疫苗免疫效果中的作用。这种免疫动员策略,利用来自细菌的天然纳米囊泡来改变基础固有免疫功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积极引导疫苗诱导的适应性

2023-12-07

Nature子刊:陈建国/王团队揭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与神经元线粒体代谢的关联

该研究结果确定了Drp1介导的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在突触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线粒体分裂是挽救异常谷氨酸神经传递和抑郁样行为的有希望的靶点。

2023-11-25

Adv Sci:陶光/周乐杜/肖亮团队揭示靶向USP8促进肝癌铁死亡的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使用小分子抑制剂靶向USP8可引起肝癌铁死亡,抑制肝癌的生长,为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潜在有效的治疗靶点。

2023-11-21

一劳逸,不怕反弹!AAV基因疗法减肥效果超过司美格鲁肽

通过药物减肥不是也不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它们的出现,是我们对抗肥胖这种流行病的革命性一步。

2023-10-07

复旦大学程田林/兴明团揭示碱基编辑器的遗传毒性并改造优化

传统认为的高安全性CBEs会显著诱导DNA双链断裂,最终导致安全风险。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对多种代表性胞嘧啶脱氨酶进行优化升级,显著降低了CBEs诱导DNA双链断裂的安全风险

2023-10-20

Nature子刊:海艳/邓增钦团队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免疫逃逸蛋白M2通过形成多聚体增强其和T细胞协同激活因子hB7.1/2的结合力(avidity),有效地阻断CD28与hB7.1/2互作,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病毒

2023-09-04

STTT | 中山大学符立梧/王发现结直肠癌免疫逃避的新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一部分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诱导了持久的临床反应。然而,令人不满意的应答率和缺乏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来选择合适的患者接受ICIs治疗,对目前的免疫疗法构成了重大挑战。炎症相

2023-08-25

Microbiome:复旦大学兴明团队揭示人类四种真菌“肠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在 Microbiome 期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 的研究论文。

2023-08-14

用CAR-T细胞抗衰老,华西医院旭东团队最新研究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NKG2D-CAR-T细胞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且有选择性的抗衰老疗法,用于治疗衰老和由衰老驱动的年龄相关疾病。

2023-08-21

Advanced Science:英明/黄河等揭示全新蛋白质修饰类型

细胞代谢为生命过程提供能量,同时,代谢物可共价修饰蛋白质来发挥信号传导功能。虽然许多代谢物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广为人知,但它们介导细胞信号调控的功能有待探索。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