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揭示机体上皮细胞自然消除癌前病变细胞的分子机制
2021年1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除了免疫监视系统外,最近有研究报告显示,人类机体还有一种非免疫上皮细胞所运行的防御性机制;上皮细胞是一种生长在机体大多数表面上的特殊细胞,其能帮助识别并将邻近的癌前细胞从上皮组织中挤出去,这种挤出过程被称之为细胞竞争,这种免疫样的监视形式近年来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因为其有望成为未来科学家们开发癌症预防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药!拜耳Eylea(阿柏西普)在欧盟和日本申请新适应症:疗效高于激光手术!
ROP特征是血管生长不完全,导致眼内VEGF水平升高及血管异常生长。Eylea是一种VEGF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ROP。
PNAS: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或能减少血管病变 从而帮助预防血管狭窄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其或有望减少小鼠模型机体中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病变;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更好的疗法来治疗遭受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人类患者。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
ANN ONCOL:如何预测奥沙利铂治疗II/III期结肠癌引起的神经病变反应?
M. Kanai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前瞻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第二阶段(JOIN/JFMC41)和第三阶段(ACHIVE/JFMC47)的一部分辅助临床试验。JOIN/JFMC41试验招募了893名II/III期结肠癌患者,而ACHIVE/JFMC47试验招募了1313名III期结肠癌患者。
Science:转移RNA或有望作为治疗人类特定类型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疗法
来自拉德堡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析了周围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发生背后的一种分子机制,这种疾病同时影响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这一科学突破或为这种不治之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Science:揭示视网膜波通过模拟未来视流实现视觉运动检测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小鼠视觉系统的基本回路特征在视觉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使小鼠能够在睁眼时立即感知物体和探测视觉运动。小鼠的视觉系统如何在没有结构化的外部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在睁眼时实现自我组织,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没有感觉驱动的情况下,发育中的视网膜会以传播波的形式产生自发活动。过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自发的视网膜波提供了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