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的个体化药物组合策略来治疗人类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平台,其或能识别出患者特定的药物组合来帮助治疗淋巴瘤复发的患者。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使用叶酸受体α靶向双模态纳米探针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PET/NIR-II荧光成像和术中导航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最常见、最致命的脑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脑胶质瘤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并辅以术后放疗和化疗。
NK细胞与实体瘤:治疗潜力和持续障碍
在过去的十年里,癌症免疫治疗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1]和过继细胞治疗(ACT)的形式,这包括在体外扩增时注入自体或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工程。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找到能增强实体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新方法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的配体等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除了PD-1/PD-L1外,肿瘤细胞还高表达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
Nature:揭示ILC2在保护身体屏障组织免受寄生虫感染和炎症引起的肠道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在保护身体屏障组织免受寄生虫感染以及免受与过敏性炎症和哮喘有关的损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1月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Nat Genet:科学家利用空间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成功对人类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来自达纳-法伯/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病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空间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和不同部位的癌细胞的结构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深度聚焦中老年人健康:共筑免疫屏障,助力健康老龄化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中老年人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对疾病的抵抗力普遍降低,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一旦感染,往往病情会比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JAMA Oncol:3期非盲临床试验表明利用树突细胞构建的疫苗有望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一项3期非盲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显示,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等中心开展试验的一种称为DCVax-L的疫苗利用患者的免疫细胞靶向攻击脑癌,可以将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许多个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几年。
《自然》子刊:苏州大学团队构建“特洛伊木马”工程菌,穿透血脑屏障,直捣胶质母细胞瘤
本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了兼性厌氧型细菌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并特异性定植在GBM肿瘤内部的特点,将其开发为药物递送的有效载体,再结合纳米颗粒光热诱发这样的非侵入性新型治疗手段,最终实现了对GBM的高效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