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Spectrum:揭示人体古菌组代谢对于肿瘤微环境和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古菌(Archaea)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例如高温、高盐、高压、强酸/碱性等环境)。古菌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同时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Histone)、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与真核细胞相似等。古菌具有独特的合成
JAMA Netw Open:你所居住的环境或是患痴呆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在较富裕地区的人们往往有着更好的记忆力,且其患痴呆症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这就强调了需要在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设施从而促进人群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帮助降低痴呆症所带来的日益加重的疾病负担。
Nature子刊:通过微工程系统,模拟早期人类妊娠
在哺乳动物中,妊娠始于卵子的受精,要成功建立妊娠,胚胎需要能够连接并植入支持妊娠的母体子宫内膜层。过去的研究表明该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可能导致并发症,例如先兆子痫。但出于伦理考虑,这很难在人类身上进行评估,动物或细胞模型则无法模拟一些细胞的复杂性。2022年3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
Advanced Science:科学家研发基于磁共振的微创图像引导消融系统
磁共振导航(Magnetic Resonance Navigation)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在体内对磁标记系统进行影像遥控的新兴技术。微创图像引导消融(Minimally INvasive IMage-guided Ablation,MINIMA)是一种新颖的、微创的、磁共振成像引导消融技术,有可能避免传统治疗方法的毒性问
富含miRNA的细胞外囊泡可重塑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二,50%的CRC死亡是由肝转移引起的。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相互作用在大肠癌肝转移(CRLM)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提高我们对CRLM的理解至关重要。
这种新发现的“微”生物,已大到肉眼可见...
一说起微生物,我们都知道,它们是个体非常微小的,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命。然而,一种新发现的细菌颠覆了这一观点。这种被新发现的细菌生活在加勒比海的红树林中,它的线状单细胞肉眼可见,甚至可以长到2厘米长,相当于一个花生的长度,这比许多其他已知的微生物要大5000倍。更重要的是,这种巨大的细菌拥有一个巨大的基因组,它不能像其他细菌的基因
Nat Commun:将p53 mRNA纳米疗法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相结合或能重编程免疫微环境 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mRNA纳米颗粒对肝癌中的肿瘤微环境实现了重编程,这种类似于在COVID-19疫苗中使用的技术或能帮助恢复p53主要调节基因的功能,p53是一种在肝癌和其它多种类型癌症中发生突变的肿瘤抑制子;当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法结合时,p53 mRNA纳米颗粒方法不仅能诱导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还能明显增加实验室肝细胞癌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Nature: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揭示多发性硬化症的环境和遗传影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成对同卵双胞胎的免疫系统,以确定环境和遗传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发现了导致这种疾病的T细胞的前体细胞。
CANCER CELL: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微泡携带的miR-223-3p可参与调节胃癌的进展
近来浙江省第二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微泡(MVs)对癌细胞的特异性调节作用展开了研究,旨在为新的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JITC:南京大学团队整合两种免疫疗法,重构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这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较少,且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使得T淋巴细胞耗竭,导致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减弱。科学家们将目光放在了溶瘤病毒身上。已经有研究表明溶瘤病毒疗法能够增加肿瘤特异性效应和记忆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因此,溶瘤病毒疗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免疫疗法。虽然早在2015年溶瘤病毒疗法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