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研究发现定位于突触小的新型转运体

  在神经系统中,化学突触传递依赖于突触小泡中储存的特定神经递质及其在神经细胞活动时的释放。突触小泡定位的神经递质转运体介导了小分子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上的摄取和富集[1],进而决定了神经元输出的信号类型:如兴奋性的谷氨酸能信号、抑制性的GABA能信号等。因此,了解这类转运体对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年以来只有少数

2021-08-06

牛乳细胞外囊健康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易华西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教授团队合作,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2020 IF: 11.556)上发表题为“Milk-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lleviate ulcerative colitis by regulating

2021-08-05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研究发现细胞外囊中富含lncRNA编码多肽/小蛋白且有疾病特异性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且不编码蛋白的RNAs转录本。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证据表明,许多lncRNAs转录本中的小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ORFs)可以编码多肽/小蛋白(smORF encoded polypeptides or microproteins),并在细胞Ca2+稳态、代谢和发育、应激信号

2021-08-19

四川大学:细胞外囊调节巨噬细胞介导的损伤和修复反应

巨噬细胞通常分为经典活化(M1)和交替活化(M2)两种,分别表现为促炎和抗炎两种表型,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平衡在调节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组织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小细胞外囊泡的释放(EVs)过程中发布的EV强调组织细胞能促进邻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极化可以反过来释放EVs和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和组织炎症和压力伤害,反之亦然。这篇

2021-08-09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研究发现植物病毒通过劫持介体昆虫囊运输系统实现高效传播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发现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通过劫持囊泡并促进其形成一个大囊泡而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高效传毒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据介绍,约70%的植物病毒需要依靠介体昆虫进行传播,病毒随着昆虫取食植物汁液而被

2021-08-18

J Extracell Vesicles:细胞外囊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和EV相关蛋白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由新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年)已导致一场全球大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在这里,作者比较了84例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SARS-CoV-2住院患者循环中大小细胞外小泡(EV)的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含

2021-07-26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D38缺陷通过抑制细胞外小介导小鼠血管重塑

CD38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降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主要酶。NAD水平降低与代谢综合征和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作者的研究表明,CD38缺失显著减轻了血管紧张素II (Ang II)诱导的小鼠血管重塑,表现为血压降低;血管中膜厚度、中腔比和胶原沉积减少;恢复了弹性蛋白的表达。然而,作者的骨髓移植实验显示,淋巴细胞中CD38的缺失导致对Ang ii诱导的

2021-07-12

Nature子刊:口服牛乳来源的细胞外囊可诱导原发肿瘤衰老,但加速肿瘤转移

关于饮食中的细胞外小泡(EV)可以被消耗生物体的肠道吸收,并在各种器官中被生物利用,进而产生表型变化的观点是有很大争议的。在这里,作者从原料和商业牛乳中分离出EV,并通过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Western blotting、定量蛋白质组学和小RNA测序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口服牛乳来源的EV在小鼠体内能在严酷的肠道降解条件下存活下来,随后在多个器官中被

2021-06-29

Nature Cell Biology:研究揭示高尔基体来源的SEC14L2囊调控内吞体分裂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孟安明团队的副研究员贾顺姬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实验室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高尔基体分泌小泡通过促进磷脂酰肌醇转换介导内吞体分裂》(A Golgi-derived vesicle potentiates PtdIns4P to PtdIns3P conv

2021-06-30

Eur Heart J:心肌缺氧应激介导功能心脏细胞外释放

细胞外小泡(EVS)的脱落增加与人类的病理有关,例如动脉粥样硬化,EVS是由脂质双层分隔的小颗粒,在旁分泌信号中起作用。但这是否适用于心脏病还不得而知。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循环中的cd172atev是心脏来源的,显示了它们的释放和功能,并为其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预后潜力提供了证据。图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