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ETTL14介导的CircORC5 M6A修饰抑制胃癌进展

虽然胃癌(G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胃癌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几十年来,胃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内镜切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是由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晚期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2-03-03

JECCR:复旦中山医院团队破解胃癌对nab-紫杉醇耐药之谜

   胃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目前,手术仍是最有可能治愈该疾病的方法。但是,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缺乏,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错过最佳的手术切除时间,使得化疗成为现阶段胃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作为化疗药物之一的传统型紫杉类药物难溶于水,助溶剂会增加其毒副反应和降低化疗疗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2022-02-24

肿瘤新药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博鳌乐城落地,加速惠及HER2阳性乳腺癌及胃癌患者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新发病例数约为42万例1。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占比约为20%2,它的进展速度快,容易复发和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风险更高。

2022-03-03

Cancer Cell: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领衔我国多中心团队实现食管癌免疫治疗新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主任医师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72家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JUPITER-06),创建了国产免疫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新方案,显着延长了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该研究全文发表于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肿瘤细胞》(

2022-03-06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预测胃癌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的新型模型

来自延世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了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或能预测胃癌患者能从化疗或免疫疗法中获益的可能性。

2022-02-27

CANCER CELL: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微泡携带的miR-223-3p可参与调节胃癌的进展

近来浙江省第二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微泡(MVs)对癌细胞的特异性调节作用展开了研究,旨在为新的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022-02-28

CANCER CELL:揭秘胃癌患者产生5-氟尿嘧啶耐药性的机制之一!

近段时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一个实验室针对MeCP2在胃癌5-FU耐药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以望探究胃癌患者发生5-FU化疗耐药的机制。

2022-02-21

去甲基酶ALKBH5通过PKMYT1 m6A修饰抑制胃癌侵袭

胃癌(G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类型,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GC细胞的转移能力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胃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不尽人意。

2022-02-23

HER2阳性胃癌的强劲对手出现了

  《自然》主刊竟然发出了一项临床III期研究结果?是不是打开方式出了问题,点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者《柳叶刀》主页去了?再三确认没有点错之后,奇点糕只能大呼好家伙了。KEYNOTE-811这项胃/胃食管连接癌免疫+靶向治疗的重磅研究,论文竟然会发到以基础科研成果为主的《自然》?三大顶刊之一,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说明这项研究确实价值不凡

2021-12-31

盛普向全球招募LeSoleil莱素理防治药物系列对COVID-19已知所有变异毒株的临床研究再验证合作机构的公告

盛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Suntrap LifeTechnologies Ltd.)自2020年2月,审慎地针对COVID-19的特性进行了评估和发展预测,快速立项并组建了盛普研究团队,利用自建并符合药物发现科学规律的S-CPDD药物设计体系与药物发现系统及IDDNU®(国际药物设计与发现网络联盟,International Drug Desig

2022-01-06